青年男女在夏天的夜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荒山野岭,对唱山歌。歌声伴着月亮的画面甚是浪漫。海南民歌以她鲜明的色彩、质朴的情感、浓郁的民族特色,向人们展示着她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今天,南海网客户端“乡音海南”栏目,为你带来一篇《满山遍野尽是歌》,在宛转悠扬的朗读声中感受海南民歌的魅力。
满山遍野尽是歌
文字作者:林小宁
朗读者:何瑞金
前不久,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在全社会引起轰动,再度引发人们对海南民歌的关注。
民歌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民歌大都经过代代的流传,传唱至今。
我最早听到海南民歌应该是在大学时候。那时班里有几位来自海南中部山区的同学,他们常会说起山歌。他们向我描述这样的场景:每当有什么节日或者劳动之余,青年男女在夏天的夜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荒山野岭,对唱山歌。歌声伴着月亮,在山间彼起彼落,据称对歌也是青年男女寻找情侣的方式。在电影《刘三姐》和《五朵金花》中我看过这样的场景,当时有一种感觉就是浪漫,脑海里总是浮现那种山歌漫过一山又一山的情形。
此后我一直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自发式的对歌场面。
说起调声,我最早接触儋州调声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我在儋州那大看到调声的表演,觉得很新鲜,虽然听不懂儋州本地语言,但是那种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让我大受感染,我深深地感悟到这种浓郁的乡土特色的民歌的独特魅力。更令我惊奇的是,当我经过公园和广场时,竟看到了调声表演,表演者倾情投入,热烈奔放,围观者甚众,我不禁驻足欣赏。据称表演者都是自发的,曲目都是民间的。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海南这块热土上最原始的歌舞。
我从一些资料中了解到儋州调声这种民歌最早出现于二千多年的西汉,几乎与儋州的历史一样悠久。它诞生于儋州的西北部沿海地区,然而流行海南岛的西部地区。儋州西北部这块地并不发达,但却有浓厚的文化沉淀,我一直都想弄明白为什么调声会产生于这块土地。
有一年我到了儋州的西北部,看到白马井海边的渔家女,她们织网,担鱼卖鱼。我到过千年盐田的盐丁村,我驱车行走沿海公路上,所见之处满是火山石。我还到过古县衙的中和镇,拜谒了苏东坡生活过的地方。其实这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干旱少雨,生存并不容易,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勤劳智慧,乐观豁达,诞生了调声这样神奇的民歌,无足以为奇。我最终明白,人类是乐观的,哪怕生存环境的恶劣,否则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在艰苦的劳动之余还会有情绪亦歌亦舞。任何的传统文化形式都与生存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从民歌的状态,我也体会人类生存的心强大力量。
所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民歌)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必须是喜闻乐见的,同时又必须是深植于普通民众这块土壤之中,只有普通人的乐于参与才能够持续发展。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有传统的文化都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民歌也一样,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都要推陈出新,锐志创新,赋予民歌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现在调声已经被列入了第一批中国非物质遗产的申遗目录,这种民歌的魅力得保护和发展,并且让它走出儋州,出现在更多的传播渠道,更多人在感受它的魅力。
在与儋州毗邻的临高,面临北部湾的临高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流行一种民歌叫哩哩美,这种民歌非常古老非常优美,也非常有特色。
我在八十年代时到过临高县城。我住一个小旅馆里,挂在街头的喇叭在反复播放一些临高本地的戏剧和民歌,那种古朴的曲调让我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临高人豪爽,可以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更意料不到的是这块土地上也有深厚文化基因,其中的哩哩美民歌魅力独具,知道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也是很久以后的事。
我发现海南的民歌大都诞生于中南部和西部,中南部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能歌善舞,创造了原生态的歌舞。而西部民歌大都诞生于沿海地带,基本上是渔歌,究其原因是与当地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七十年代有部电影叫《南海风云》,其中的主题歌《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歌曲,传唱经久不息。著名作曲家吕远在创作这首歌时取材了儋州临高等地的民歌,吸取其中的精华,让海南的民歌得到全国人民的了解和喜爱。
事实上,在一些传唱的歌曲中有不少是以海南民歌为基调的,例如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我编斗笠送红军》,再例如《请到天涯海角来》。这些歌曲都是取材于海南民歌,但是都以普通话演唱的,总觉得缺乏海南的乡土气息。因为海南民歌要用海南自己的语言唱出来,才会真正体现海南民歌的精华。
在我的家乡文昌市,在乡野之间千百年流传着一种民谣,这种民谣以纯正的文昌话来演唱,民谣讲究文昌话韵律,演唱起来,曲调悠扬,古韵浓郁,朗朗上口。任何人都能唱,所以广为流传。事实上这种民谣失传已经很久了,最近几年民谣得到整理和传唱,经常在很多场合出现,甚至央视也作了专访和报道,深受欢迎。民谣是民歌的一种,越是民族化的东西,就越有持久的魅力,民歌亦然。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海南民歌,那种浓郁的乡土味让我陶醉不已。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我在想我们海南岛上诞生的民歌如此的绚丽多彩,传承和创新责无旁贷!如果我们充分吸取传统民歌的精华,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民歌中,海南民歌将星光灿烂。就如正如火如荼举行的“2018中国(海南)民歌盛典”活动,以海为景,以歌为媒,以赛为形,正在奉献一场多元音乐相互交融、传承与创新并存,饱含民俗情怀的视听盛宴。
时代在发展,与时俱进是时代主题,民歌同样如此。当我们徜徉于民歌之海的时候,不单为它的传统而惊叹,更多的,是为它的美好前景感到振奋。
作者简介:
林小宁
林小宁,海南文昌市人,中学教师。喜欢读书,爱好散文和诗歌。闲时好写作,对于我写作是一种精神追求。有诗作散文发表于各种报刋和网络平台,与他人合集出版诗集《无声的水鸟》。
朗读者简介:
何瑞金
1983年毕业于文昌师范学校,现为海口市二十五小教师。
往期链接>>
乡音海南 | 原汁原味!听麦英唱海南话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
记录乡音,传递乡情,难忘乡愁,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本土特色文化专栏“乡音海南”正式推出!
欢迎海南乡土文化高手入驻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开设本土文化专栏。欢迎自荐、推荐赐稿!长期招募主持人、海南话朗读者。联系电话:0898-66810515
责任编辑:肖秀燕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