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名字已经纵横华人影视圈40年。《古惑仔》《风云》《阳光灿烂的日子》《人在囧途》,上百部的影片背后都有他的名字。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甚至是演员,现在更多的时候则是监制。
他就是香港金像奖协会副主席、资深影视人文隽。12月15日上午,国际影评人论坛在三亚海棠湾举行,文隽应邀参加。论坛结束后,文隽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他认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值得期待。
影评人“萌芽”香港电影黄金十年
文隽曾经做了4年的香港金像奖协会主席,他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源头就是来源于一些影评人。“1960年代,有一个名叫《中国学生周报》的刊物影响了一代电影人,那时,《中国学生周报》刊发了很多来自法国电影手册里的文章,香港一些德高望重的影评人,都曾在中国学生周报上面发表文章,培养了很多影评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香港电影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也刚好是40年。”文隽回顾了1978年的香港新浪潮,徐克等一批年轻电影人,用新的电影语言、新的手法、说故事的新想法,形成香港电影新力量,在1978年到1980年间,涌现一批面目一新的香港电影。
“如果没有影评人,没有受到法国新浪潮影响,没有《中国学生周报》培养这些影评人,没有受到这些影响用新手法拍摄电影的新导演,香港电影就不会有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也就是1980年代中到1990年代初的黄金十年。”文隽说。
文隽表示,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分支,对华语电影,尤其对中国电影市场与中国电影类型片、商业片的发展功不可没,通过了解香港电影经验能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迪。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可以更包容开放
文隽还有一个身份是香港电影学会的创会会员。他表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奖很少,只有年度电影、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五个奖,但是很多大牌影星都很看重这个奖项。“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颁奖礼,满街都是电影节,但是电影节的含金量在于什么人选出来跟什么人得奖。我们电影学会的含金量会让大家觉得拿到这个奖是个荣誉,这是不容易的,但这也是电影学会存在的价值。”
“本届电影节请来的嘉宾都很有分量,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有信心往后的第二届、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会发挥它更重要的作用。”文隽表示,虽然海南岛电影节仍有不完美之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海南岛有其优势,在地理位置上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可以作为一个引进海外优秀影片的一个窗口。
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大背景下,文隽建议海南岛可发挥区位优势,一方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外竞赛单元部分可更包容开放,鼓励不同类型的影片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可吸引北京、上海、香港的电影人来琼拍摄电影,把人才吸引过来,一步步地将海南岛打造成重要的电影基地。“海南的气候很好,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很多题材都适合在这里能拍摄,总之,要先把基础打好、逐步发展。”
责任编辑:周玉敏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
相约体彩 见证公信的力量 彩票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欢迎您! 教育新闻
海南第六届运动会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