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文在凤头村板栗番薯基地和村民一起劳动。省信访局供图
“2019年,我的愿望是帮助凤头村引进符合实际、风险小、管理科学的经营项目,打造凤头村主导产业,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站在文昌市东阁镇凤头村文化广场前,海南省信访局的驻村“第一书记”刘鸿文眺望远方,目光坚毅。
凤头村是文昌市“十三五”5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之一,也是省信访局的定点扶贫村。2017年7月,刘鸿文被派驻到凤头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信访到扶贫,他积极转变角色,对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结合凤头村发展实际,成功带领该村52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帮党建 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驻村之初,刘鸿文深知,带领凤头村脱贫,必须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必须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为此,刘鸿文一方面积极联系文昌市委党校,选送村“两委”干部到党建学习班学习;另一方面直接传帮带,帮助凤头村制定“四议两公开”、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他还积极与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致富标杆单位——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联系,组织村民和村干部到现场观摩学习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如今,凤头村党支部正积极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党建制度陆续上墙,职责意识入脑入心,各类记录规范有序,支部能力大幅提升,党员面貌焕然一新。
刘鸿文组织凤头村党员干部到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学习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省信访局供图
帮民生 落实扶贫帮扶政策
据了解,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鸿文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为贫困户落实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住房帮扶、生活帮扶等惠民生的政策。他还积极协调海南省外国语职业学院投入8万余元帮助村里建设自来水设施,让凤头村人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一系列的惠民帮扶政策,解决了该村贫困户因学、因病致贫问题,有效保障了他们的住房、饮水安全。此外,刘鸿文还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2018年,凤头村被省住建厅评为三星级美丽乡村。
现在的刘鸿文,已经完全融入凤头村,与村“两委”干部和群众相处融洽。村民们一提起他,便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帮发展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据了解,凤头村1273亩耕地中大部分为沙地,村民收入来源依靠传统种植业、零散养殖和外出务工。生产条件差,导致凤头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彻底改变贫困状况,刘鸿文先后深入30多户农民家中,与50多名村民就凤头村的发展深入谈心。他鼓励引导村民将传统的养鸡、养牛等种养殖业进行转型升级,还组织村民参加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学习。
为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刘鸿文积极引导14家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建立合作发展机制,指导凤头村成立村集体独资的文昌凤头生态农村有限公司。2018年11月,刘鸿文带领凤头村村民整合22亩零碎土地,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方式,投入10万元资金,实现规模化种植新品种板栗番薯。
同时,刘鸿文还充分发挥自身计算机专业优势,在凤头村建立了第一个电商服务站,搭建了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据悉,凤头村村集体经济从零发展到现在拥有资本金近60万元,年收益近5万元。
帮稳定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凤头村的村民都知道,只要是涉及村里稳定大局的事,就能看到刘鸿文的身影。
村里有个70多岁的林阿婆,丈夫多年前在某水库溺亡,相关部门当时答应支付赔偿金,后因单位撤销导致赔偿金迟迟未到位。林阿婆找到刘鸿文诉说,刘鸿文多方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文昌信访部门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以精准救助复杂疑难信访个案的名义,运用信访特殊疑难救助资金,帮助林阿婆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
提到这些,凤头村党支部书记林洪涛总是对刘鸿文赞不绝口:“村民之间有矛盾了,他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调解,尽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我们是真心佩服他!”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月9日讯 记者 庄晓珊
责任编辑:郭微微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