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思维推进垃圾分类

  海南观察

  用系统思维推进垃圾分类

  张成林

  垃圾虽小,但怎么处理是件大事。为做好垃圾分类,海口市下了一番苦功夫,不仅出台了实施办法,还签了目标责任书,并选取4个街道率先试点,而且,近日,海口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中心也已开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围绕这一新时尚,海口市铆足了劲,誓要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是好现象,可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百姓转变观念,让城市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可是,垃圾分类毕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同限塑令一样,我们对垃圾分类,反反复复喊了很多年,可如今,分类的理念实现了家喻户晓,但分类的行动仍然欠缺。功夫下了不少,可到头来依然分类不彻底,有时候虽然实现了投放分类,但在清运及终端处理时,照旧是混装混运、混合处理。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多在于分类工作往往为分类而分类,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思维。

  即便是现在,一提起垃圾分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依旧是垃圾投放这一环节。一些部门大张旗鼓推进垃圾分类,但实际作为上,无非是多增加两个垃圾桶而已。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误解,垃圾分类远不止于此。单就投放环节来看,不仅要看垃圾箱的多少,还要看设置是否科学,宣传是否到位。比如说,有的垃圾箱标有“干垃圾”“湿垃圾”字样,这固然便于投放,但海南多雨潮湿,“干垃圾”随时可能转变为“湿垃圾”,如此分类,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如果再往更深一层看,涉及的问题就更多了。例如,在清运环节,环卫工人的分类培训是否到位,垃圾分类站、转运设施是否配备到位?不少环卫工人图方便,对本来分好类的垃圾,往往简单粗暴混运了之。再如,在终端环节,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处理设备,分类处理能力是否能够赶上实际需要?如果终端处理不力,那么,之前的所有分类努力都会付诸东流。由此,不难看出,垃圾分类系统性极强、涉及面很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个分类系统的失败。

  需注意的是,现实中,有些市民对垃圾分类颇有微词,认为垃圾处理本是民生小事,焚烧或者填埋简单快捷,何必大费周章、自找麻烦,而且效果还不明显。事实上,垃圾分类虽然事小,但由于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把这一“小事”抓好,可以有效带动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科技设备的更新等。可以说,一子落,可活全局。因此,无论是呵护优良生态,还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抑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都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好、抓实。

  垃圾分类,不可等闲视之。对待系统性强的工作,我们必须形成系统治理的思维,要着眼全局,全盘考虑,切实补齐垃圾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的短板,万不可为分类而分类,犯下“单兵独进”的错误。当前,像海口一样,全省各地也都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常言道,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创新思维,系统推进,打破抓与不抓效果一样的怪圈,努力在垃圾分类上走在前列,真正让垃圾分类成为全岛群众的新时尚。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