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祝春系列特别策划之——我在工地过大年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2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高鹏)2月8日大年初四,海口阳光明媚,暖阳中,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的钢筋班组已经开始紧张、有序地工作。
春节坚守在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工地的钢筋班工人合影。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咔咔...咔咔咔...”项目现场,钢筋班组的阿里威古和其他5名工友分工有序,他们把成条的钢筋根据标准切割成几段,切割好的钢筋再通过扭成施工所需的形状。阿里威古和其他工友都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36岁的他年龄最大。
空中俯瞰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今年春节不回家啦,除夕夜我们做了鸡、鱼,吃得挺丰盛。我和其他工友根据标准制出的钢筋用到工程中,未来建成的大楼中有我们的努力,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义”阿里威古说,参与到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施工中,正是因为这种想法,他们今年春节没有回家。
工人们搬运钢筋。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海口热着呢,女儿怎么哭了,你照顾好女儿,多穿点衣服,你们都别着凉了。”施工间隙,阿里威古摘下手套抹了抹额头的汗水,给老家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女儿的哭声,他咧开嘴笑了笑,同时叮嘱妻子。
钢筋班的工人测量和标记长度。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大家过年好,现在太热了,大家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要多喝点水、注意休息,有什么需要就说。”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叶雨科和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来到施工现场巡逻。
对待工作钢筋班的工友们十分认真仔细。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叶雨科是广东河源人,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已多年没有回家过年,在他看来,“项目在哪,人就在哪”。“项目的工程进度有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自己作为工程人,回家后也会老想着工地,还是守着踏实。”叶雨科说。
对待工作钢筋班的工友们十分认真仔细。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据了解,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是一座集过海、中转、集散以及换乘服务的综合交通枢纽,包含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和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GTC)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两个项目,具备旅客候船与换乘、站务管理和码头管理办公等功能,结合城市交通枢纽,将各种运输方式统一整合,建成后将会成为进出海南岛的重要门户和窗口。项目位于海口市新海港码头南侧,用地面积6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000平方米。地上3层,屋顶控制高度45米。
加工好的钢筋摆放的整整齐齐。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工作间隙,钢筋班的阿里威古给家里打了电话。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钢筋班的一位工友在喝水。南海网记者 刘洋摄
海南这个春节气温很高,钢筋班的一位工友休息时,脱下安全帽已是满头大汗。南海网记者 刘洋
责任编辑:肖秀燕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