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儋州人的文化乡愁 “横竖撇捺”见人生

  

“送书法下乡”活动现场。

  廖金泉参加“送楹联下乡”活动。 (图片由儋州书法家协会提供)

  文\海南日报记者 林晓君

  儋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建置以来,历经汉武开疆,伏波辟壤,苏东坡被贬儋耳开馆授业的风雨沧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儋州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儋州大力弘扬传统特色文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之乡”称号,素有“诗乡歌海”的美誉。

  在儋州,诗词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创作吟唱都十分盛行,孕育了海南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当地政府也通过开展“送楹联下乡”等活动,满足市民群众文化需求,涌现出一批像廖金泉一样有着春联情节的书法家。

  “横竖撇捺”见人生

  今年47岁的廖金泉是儋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大学时他从家乡福建远赴儋州“两院”求学,原本就喜爱书法的他,很快发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也许是受了苏东坡的启迪和影响,这里的老百姓,无论长幼,都很热爱书法,尤其是中和镇、白马井镇,90多岁的老人写春联、品评书法的场面,让初来海南岛的我深感震撼!”廖金泉说道。

  儋州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廖金泉如鱼得水,在大学时就积极参与书法活动,并逐渐将自己的书法练习和创作与楹联联系起来。

  “参加工作后,我就加入了单位的书法家协会,有一年我参加所在银行系统的全国书法大赛拿到了第三名,再后来就加入了儋州市书法家协会。”找到“组织”的廖金泉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书法创作中。

  楹联和书法创作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廖金泉认为“横竖撇捺”间见人生,“书法是一门关于谋篇布局的艺术,一副楹联,单个字体有美感有力度不足以说它是有艺术价值的对联,上一个字‘霸道’一些,下一个字就要‘收敛’对应,和做人一样,要通盘考虑。”

  读大学时,廖金泉坚持每天清晨4点起来临摹字帖。即便是工作后他也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练习书法一个小时。他坦言,自己能坚持学习书法,离不开儋州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

  而受他的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也爱上了书法。廖金泉的一位老朋友是工程师,平时工作忙应酬多,3年前看到他在练习书法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如今,朋友的篆体也练得有模有样了,朋友的妻子逢人便夸,说丈夫一下班就老老实实回家,“这都是书法的功劳!”

  送书法下乡受追捧

  当地群众对书法的喜爱,让“送楹联下乡”活动成为停留在儋州市书法协会活动清单里的“保留曲目”。

  家住中和的书法爱好者罗永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中和镇和绝大多数儋州农村的百姓最喜爱的字体是楷书、隶书,“这两种字体规整饱满,我们心目中的春联就应该是这两种字体!”

  “看起来貌不惊人的农村群众,可能就是个颇有功力的书法爱好者,虽然没有细细考证,但很可能和苏东坡的文化熏陶有关。”廖金泉打趣地说,儋州一些乡镇的群众懂书法,懂楹联,熟悉平仄,甚至词性宽严、同字处理这些细微处都很讲究和挑剔。

  有一次,儋州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家到木棠镇现场书写春联,一位书法家在现场创作当中出现了“飞白”(因墨汁不够饱满或提笔过快导致笔划开叉),现场观摩的群众马上面露不悦,表示不要这幅作品。

  为了让群众满意,书法家协会的成员定期培训,与其它市县甚至外省的兄弟协会进行交流,最大限度提高成员自身水平。

  每次下乡前,协会还会做足准备工作:建立楹联资料库;选择精干力量下乡写春联等。

  作为“楹联之乡”“诗词之乡”“书法之乡”的儋州,每年组织书法家送楹联下乡现场写楹联超过了3万副。即使活动已开展数十年,依旧深受当地群众追捧。

  楹联是儋州人的文化表征

  楹联之于儋州百姓和儋州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廖金泉认为那是一种文化表征。

  “手写楹联是儋州人的乡愁!”家住白马井镇的51岁书法爱好者林诗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地群众格外偏爱手写楹联,“不喜欢印刷的春联,逢年过节,捧着书法家手写的、透着墨香的对联贴在家门上,感觉很有生气、很鲜活!”

  在儋州,每逢书法家现场写春联,十里八乡的群众会从四面八方赶来,那劲头就跟赶集一模一样。

  廖金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每次送楹联下乡,书法家们一写就是五六个小时。“多的时候每人写80到90副对联是家常便饭。”让他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群众扶老携幼来观摩和领取对联的景况。

  “几乎每个乡镇都这样,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带着刚上学的孩子来看,听得懂儋州话的书法家会告诉我都是带孩子来接受熏陶的,教育下一代要读好书、写好字。”廖金泉感慨道。

  传承楹联文化多年,廖金泉和同伴们走遍了除三沙以外的海南市县,海南群众懂楹联、爱楹联让他印象深刻——

  临高的群众喜欢自己裁纸,写40公分的短联,专门用于贴在对开门上,一般7字或9字,可以折叠;儋州中和镇的群众一定要用加丹纸写春联,既喜庆又耐用;文昌、万宁的群众喜欢传统的长对联,长度超过2米。

  在乡下采访时,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儋州中和很多农户家中,不仅主屋前挂对联,就连饲养牲畜的猪圈、堆放物料的小屋前,也挂上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庆对联,透着浓浓的年味。

责任编辑:吴立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