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3张照片背后的儋州六罗村34年“村晚”故事

  新闻点击

  3张照片背后的“村晚”故事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六罗村,一个坐落在胶林深处的海南小村庄,却在举办“村晚”这件事上坚持了34年。34年的坚守中,有哪些动人的瞬间?故事还得从3张照片说起。

  第1张照片:“时髦”的年轻人

  六罗村首届“村晚”场景。

  在六罗村文化室的墙上,一张1986年的老照片还原着该村第一次办“村晚”的情景:铁丝线在空中串起了彩条,白色的T恤,高腰阔腿的牛仔裤,年轻人跳着“迪斯科”。虽然隔了34年的时光,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这群年轻人的“时髦”。

  “说起我们第一次办‘村晚’,还要先从村里通上电说起。”今年50岁的六罗村村民邓伟忠是“村晚”的发起人。1985年,六罗村通上了电,有富裕的村民买来了村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那一年春节,村民通过这台电视机,第一次看到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新奇、热闹、喜庆,尽管是黑白影像,但春晚却在村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86年春节前夕,在那大镇读初中的邓伟忠回到村里。想起前一年全村人挤着看“春晚”的场景,他灵光一现:“我们为什么不办自己的春晚?”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邓瑞琴、王海明、庞国顺等同龄人的支持。2元、5元、10元……几个年轻人自发捐款置办道具服装,也吸引了其他年轻人参与。那一年,村里的年轻人跟着电视学,排练歌曲、舞蹈、小品,一共拿出了10多个节目。

  王海明说,现在看来,当年的第一届“村晚”更像是年轻人之间的自娱自乐,却让他们回味了大半年。因此到了1987年春节前的几个月,大家不谋而合地决定继续办“村晚”。

  如此办了几年,到六罗村看“村晚”,也成了临近村庄村民春节的一项娱乐活动。即便是1996年的春节,六罗村停电,村民也举着火把坚持把“村晚”办了下来。

  第2张照片:“热血”的茅草房舞厅

村里人盖起的茅草房舞厅。

  1999年,六罗村的“村晚”连续举办到第13届。这一年村民们格外高兴,全因新的茅草房舞厅投入使用。

  村民庞德福说,“村晚”成了每年春节村民最期待的节目,可遇到刮风下雨天,就要搭着油布棚演出,地上湿漉漉的,无论是表演还是看表演,都十分不方便。

  彼时,庞德福接替邓伟忠的工作,成为“村晚”的组织者之一。1997年7月的一天,庞德福把几个主要组织者召集起来,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一开始大家想盖一个有舞台的大房子,但因为费用较高很快就搁浅了。”庞德福回忆,既要省钱,又要建得像模像样,村民邓志波提出了搭建茅草房。搭建茅草房只需使用茅草、竹子,不仅材料好找,而且费用不高,村里的年轻人再出力去盖,不就能成了吗?

  上过高中的村民邓冠东负责设计,他凭着在电视里见过舞台的印象,做出了图纸,并制作了模型论证可行性。得知六罗村的年轻人要盖茅草房舞厅,邻村种竹子的村民慷慨赠送竹子,更有村民贡献出了自家的拖拉机,让邓志波开着去几十公里外的荒地拉茅草。从平整土地到组织搭建,200多平方米、8米高的茅草房舞厅历时8个多月建了起来。

  可是,茅草房舞厅仅使用了两年。2001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刮倒了茅草房舞厅。许多参与建造的年轻人跪在倒塌的茅草堆上,嚎啕大哭。

  庞德福说,曾经也有村庄效仿六罗村办“村晚”,却因人心不齐、资金筹措不出等原因办了一两年就停了。“是举办晚会、盖茅草房舞厅这一件件事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一直到现在,六罗村这种民风淳朴、治安良好、团结友善的文明乡风,于每个人都是鼓励。”

  第3张照片:“年轻”的文化队

2009年,六罗村文化队成立。

  2003年开始,六罗村村民小组组长邓少宏接手“村晚”组织工作。“过去年轻人到家家户户‘拉赞助’,有的人看他们是孩子不愿意给。但‘村晚’成了全村的大事后,又有村干部带头组织,人们捐起款来更慷慨。”邓少宏说。

  “村晚”的举办也曾遇到阻力。2005年,六罗村的几名年轻村民和外村村民发生了矛盾,村里的老人担心在办“村晚”时发生冲突,极力反对当年办“村晚”。邓少宏既攘外又安内,和外村村干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又增派晚会安保巡逻的人手,让全村人吃了定心丸,晚会又继续办了下去。

  那几年,压在邓少宏心头的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建一个水泥文化舞台。“没了茅草房舞厅,大家又开始一年换一个地方,实在很不方便。”邓少宏做了预算,建一个水泥文化舞台需要8000多元,但2009年初次在村里集资只筹到了1600元。

  “不能再等了。”拿着这些钱,邓少宏边组织开建边想办法。以前的“村晚”组织者听说了村里建舞台的事情,即使身在外地,也纷纷慷慨解囊,保障了舞台的顺利建造。

  同一年,六罗村文化队成立,平均年龄近40岁的“娘子军”自发排练舞蹈,登上了2010年“村晚”的舞台。这一幕,也被记录在镜头里,成为佐证六罗村“村晚”发展的第三张照片。

  (海南日报那大2月17日电)

  本组图片均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陈若龙 翻拍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