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三角梅在怒放,海南蓝在刷屏。农历己亥新年,琼岛温暖宜人,阳光明媚。春节期间,南海网记者采访了一个特殊群体——恢复高考后相差半年先后入学的与海南有缘的1977级、1978级大学生。
“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已经退休,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他们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是因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他们,习主席在牵挂着他们。
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我们关注4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共享”他们的荣耀时刻;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见证者,更是改革开发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记录一个个被改变的命运,无疑是海南改革开放成果的动人呈现。
恢复高考,成就了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凝结着一代人的青春与追忆,收获了一代人的奉献与传承,也正在继续着他们的坚守。
“我的一九七七——命运因高考而改变”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二>> 刘翠青:发挥余热 报效祖国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一>> 刘康德:永远服从分配 永远忠诚祖国
刘康德,63岁,广东省遂溪县人。1978年考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退休前任海南大学党委常委、书记。大学毕业后,刘康德从事热带作物、热带果树学的教学、科研、开发推广、业务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担任农业部多项重点课题主持人,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
刘康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种地4年 迎来高考
刘康德是一个出生在渔村的穷孩子,17岁高中毕业后,和当时所有的孩子一样回家种地。因高中毕业文化素质较高,他很快被提拔为计分员、会计、生产队队长,开始带领社员们种地。
1977年国庆节后的一天,正在田野上劳动的刘康德,听到大队广播说要恢复高考了。“脚踩土地,欣喜若狂,马上决定报名参加高考。”回忆起几十年前的情景,刘康德依然很激动。
1977年的高考,留给考生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在乡下,连课本都难找齐,刘康德只好硬着头皮应考,结果落榜了。
回想当年,刘康德依旧感恩母校,感谢老师们为往届生开设的免费补习班,召回一批在校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像正式上课一样开始复习,整整补习了四个月。1977年不考英语,1978年的高考考六门: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刘康德当时的英语水平刚能念齐26个字母。
四个月,要学五门功课,数学、英语还特别差。此刻,刘康德在生产队安排生产锻炼出来的统筹能力派上了用场,他给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语文基础好,先放下,最后半个月,再准备作文;利用零星时间背各科知识点;已经忘得差不多的数理化,利用大块时间去啃;早上背英语、公式、政治,晚上做题......
四个月的刻苦学习,体力透支严重,使身高一米七的刘康德,瘦得只有103斤了。
1978年夏天,刘康德顺利完成高考,8月底接到录取通知书,被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录取,成为橡胶栽培系热带作物栽培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这所学校与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就是海南有名的“热作两院”,被誉为中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
刘康德在田间指导种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那一届出了5位知名学者,4位大学校长书记”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位于儋州乡村,距县城还有十公里,是一所森林里的大学,风景优美。
40年前,刘康德从家到学校,要走整整3天。第一次到海口时,步行把海口走了一遭,也只用了小半天时间。从海口到儋州学校,要坐4小时长途车。那时候道路没有硬化,全是黄泥土路,走到学校两腿挂泥。
当时,大学校园的学习条件很艰苦,课本参差不齐,没有课外资料,老师们就用蜡版刻出来,再油印,一张一张推出来。老师们高度负责地为学生们自编教材,出讲义,教科书一年后才来。
同学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家来自祖国五湖四海,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大学校园里,大家惊奇地发现图书馆真是个迷人的地方。
四年大学,刘康德经常中午舍不得睡觉,《资本论》、四大名著、苏联的小说,都是利用午休时间躺着读完的。
每天晚上,好学的同学们早早占据了图书馆,所有的教室灯火通明。教室、餐厅、宿舍,大学期间,同学们简单的三点一线生活。刘康德说“我们那一届只有三个专业,四个班,总共173人。从小学到中学,我在班里成绩总是第一的,上大学时成绩保持在前十名。”
刘康德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届学生,有5位同学成为知名学者,4位同学成为国内知名大学的校长、书记,有的入围“千人计划”,有的成为教授、学者,有不少在国际享有盛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永远服从分配
大学毕业后,刘康德依恋着土地,准备到农场工作,到一线工作。学校老师拦住了他,希望他留在学校任教,更好地发挥专长。“与高考报志愿一样,我在分配报告上再次写下四大个大字:服从分配。”刘康德被派往学校农场,在教学一队当队长。当助教,一边上课,一边管基地,历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学院院长,园艺所所长......
在母校,刘康德多年从事热带作物、热带果树学的教学、科研、开发推广、业务管理等工作。1988年,受委派前往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一年后,学校急召他回国。接到通知,他二话不说,马上收拾行李返程。
“我们这一代人,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一生听从召唤,以服从为天职。”回国后,刘康德被派往白沙教学基地蹲点,三年时间,将基地打造得风生水起。
刘康德多次代表国家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的热带作物专题会议;曾担任原农业部多项重点课题主持人;从国外引进油梨、芒果等热带果树及花卉100多种,主持试种研究和推广工作,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参加编写多部著作,教学科研双丰收。
“恢复高考头几届学生,经历过艰苦,清楚地知道能够自主规划人生是多么难得。我们做事有计划,目标很明确,格外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刘康德告诉记者。
刘康德保存着很多高考时的老物件,接受采访时,他一一展示给记者。抚摸历史,看祖国巨变,刘康德感慨万千:祝祖国繁荣富强!愿中国梦早日实现!(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2月21日讯 南海网记者 康景林)
刘康德在香蕉园指导种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