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七七——命运因高考而改变”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三>> 罗灯光:殷殷赤子心 浓浓爱国情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二>> 刘翠青:发挥余热 报效祖国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一>> 刘康德:永远服从分配 永远忠诚祖国
阿见,56岁,海南知名诗人。1978年考入大学,1986年,受哈雷彗星的指引来到海南,爱上海南。1987年,前来海南任教,后转行当记者、主持人,在海南已生活30余年。
顺理成章的高考
1977年9月,阿见当时在西宁读高二。那时候,阿见已是身高一米八的帅气型男。这一年恢复高考,高考时间是当年的12月。当时高中学制两年,应届生已经毕业几个月了,阿见他们这一届的高二学生算是在校生。
开学不久,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同学们按部就班地学习,准备应考。他们不知道,校园外早已沸反盈天,11年间错过高考的老大哥老大姐们为了这场高考,已是奋不顾身。
1977年12月11日参加高考时,阿见满打满算15周岁。很快,成绩出来了,阿见的高考成绩是全校文科第一名,达到录取线。“1977年的考生特别多,570多万名。当地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土政策’,其中一条规定:在校生平均成绩超过70分才能进入录取序列。”阿见差了两分,被刷了下来,学校在校考生达线的因这条规定被全部刷下。
大学毕业时的阿见未满20岁,用时下的词形容,是枚“小鲜肉”。
“我没有特别伤心,更没有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在校生都很平静。”阿见的普通话很标准,动听的男中音略带俏皮的京腔,儿话音尤其明显。北京的生活经历,给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阿见长着标准的国字脸,浓眉大眼,说话时脸部表情生动,回忆起人生第一次高考,他全神贯注地遥想当年。
1978年7月,阿见第二次参加高考,成绩很好,又是全校第一名。“用现在的话说,我的成绩达到了一本线,可是家里人担心毕业分配时很难回到省会西宁,擅自做主将我填报的外省重点大学志愿,改成青海的一所师范学校。”就这样,阿见被青海一所师范学校录取,成为全校年龄最小的新生,只有15岁。
刚来海南,阿见没事就去看海。
刚刚恢复高考,同班同学年龄差别很大。班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哥32岁,已经结婚成家;还有一位是已经有两个孩子的老大姐,也已经30岁了。
“毕业时,我发现家人想多了,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各个单位都在抢,省会城市都抢不够,怎么可能分配到下边县城呢。”毕业后,阿见留在西宁当了一名老师。
随哈雷彗星到海南
阿见当了5年老师,教高三地理,教学成绩出色。1986年,百年一现的哈雷彗星指引着他,来到海南,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地球,海南三亚是中国最佳观测点。作为地理老师,阿见获得一个前往三亚观测的宝贵名额,是中国科协分配的,时间在当年4月。这个时间,在三亚用肉眼就能清晰地看到哈雷彗星。
刚来海南时的阿见。
“当时我正教高三毕业班,5月份正是带着学生冲刺高考的阶段,根本没办法离开,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哈雷彗星76年回归一次,放弃意味着有生之年很可能再也无法相遇,这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1986年12月,阿见独自前来海南,仗着雄厚的地理知识储备,开启了当时极罕见的自由行。在当时旅游硬件设施极不完备的岁月里,阿见一心想看看三亚,体会失之交臂的哈雷彗星,也是种安慰。
西宁——西安——广州——海口,汽车倒火车,火车倒轮船,阿见走了整整一个星期。客船驶过琼州海峡时,阿见迎着恣意的海风,张开双臂,沉浸在炫丽无比的夕阳中,无限感慨。
终于站在秀英港口,满目青翠,空气温润,与北方的冬天完全是两个世界。坐上免费的大巴,前往三角池。这段7公里路途,阿见平生第一次看到了椰林、芭蕉、稻田、鱼塘、鸭塘,海浪就在公路边,海天一色,澄净明亮,万里无云。第二天,阿见从海口坐长途车,历时11个小时到达三亚。
畅快的蓝天,欢乐的大海,透明的世界,那一刻,阿见深深地爱上海南。24岁,风华正茂,在最美的年纪,阿见就这么浪漫地撞上了海南。
刚来海南时,阿见在海边扮酷。
在三亚,阿见躺在沙滩上看大海,看夕阳。他眼中的三亚美得像童话。
阿见坐着当时三亚的“出租车”——三轮蹦蹦车,早早到达亚龙湾,从早上9点,一直玩到太阳落山。阿见靠着自带的水与面包,坚持下来。
海水纯蓝,沙滩洁白,椰树婆娑,碗口大的贝壳遍布沙滩,随手可得。“那么美的海滩,只有我一个人,一整天只有我一个人,能想象吗?”阿见被美景吸引,难以离去,他一个人霸占着亚龙湾整个海滩,独自玩到嗨。
忆海南,阿见眼望远方,依旧无限向往。时至今天,他都坚持认为三亚的海是世界上最美的海,“再没见过比三亚更美的海,无与伦比......”
在海南自由行20多天后,阿见回家过年,开学后照常去上课当老师,然而,他再也不是来海南之前的那个阿见了。他暗暗谋划去海南生活,去那个令他一见钟情的地方。这一次,他要自己规划人生。
卅载青春馈海南
一年后,1987年12月,阿见背着行囊,背着把小提琴,径直来到海口。这一次,他把人生定格在了海南。
刚来海南,阿见干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教书育人。他把他对海南的热爱,化作对工作的认真。这一认真,就认真出了“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等等荣誉,认真出了高考、会考无法打破的纪录,也认真出了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直到现在,每年教师节,阿见都能得到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祝福。每年他的生日,几乎都是和学生们一起过的。
2017年,阿见依旧是自由行的热爱者。
偶然的机遇,阿见离开学校,转行媒体。阿见做过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在广播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这些工作中他最感兴趣的工作,是主持一档名为《文化海南》的节目。这档节目专门介绍海南的过去和现在,从千年前的苏东坡来海南,到百年前的华侨下南洋;从橡胶几经曲折落户海南,到渔民乘风破浪开发南海;还有琼剧、南药、椰雕等等,阿见把心血倾注在对海南山水人文、历史文化的介绍上,他挖掘那些构成海南禀赋的文化元素,传播和弘扬诗意而独特的海南文化。
海南风景如诗如画,令阿见诗心不泯。3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用诗文怀念家乡、赞美海南。创作出版了散文集《渡过大雪纷飞的从前》、诗集《阿见的诗》,拥有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读者。
在海南,阿见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桃李满天下,作品无数。他生活在海南人中间,学会了海南话,获得了创作灵感,尝试了不同的职业,亲历了海南30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是海南给我的。”阿见说,他早已把海南当成家乡。“我现在就是一个地道的海南人!”
责任编辑:陈慧予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