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七七——命运因高考而改变”之六 | 陈锐:感谢党的少数民族政策让我考上大学

  “我的一九七七——命运因高考而改变”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五>> 陈雄庭:人生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四>> 诗人阿见:15岁考上大学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三>> 罗灯光:殷殷赤子心 浓浓爱国情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二>> 刘翠青:发挥余热 报效祖国

  南海网特别系列报道之一>> 刘康德:永远服从分配 永远忠诚祖国

  陈锐,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黎族大学生,63岁,现已退休。他1978年考入广东民族学院,1982年毕业,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班级10位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之一。曾任通什市(现五指山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获得全省十佳乡镇书记、全国优秀党员等荣誉。

  陈锐(后排左二)精心保存的大学毕业合影 受访者供图

  一打铁二打砖 17岁从事重体力劳动

  在这次系列采访中,陈锐是唯一的黎族人。他家在乐东,当年他所在的村庄属于福报公社(现乐东市千家镇福报村)。小学至高中,他都在福报上学。17岁那年高中毕业,他到公社农械厂当了一名工人。在这里,陈锐打铁、伐木,干起了重体力活。他还到县砖瓦厂打砖,这是纯体力活,也是砖厂最重的活儿。

  “一打铁二打砖,海南最重的体力活,比种地辛苦得多,我都干了。”陈锐被安排在一个形似列车厢的“火车窑”里抬泥,抬砖,抬柴禾。窑里的温度烫得吓人,灰尘浓重,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甚至丧命。轻松的岗位是技术岗,都是有技术的老工人在干,年轻人全部在最苦的岗位。

  “那三年,干活太苦了。所以,这辈子我再也见不得别人说辛苦,再苦也累不过我们那三年。”

  “厂里有司机师傅看我挺机灵的,想让我跟他学开车,当司机。那可是当年最让人眼馋的工作。”可是,陈锐拒绝了,“司机的工作时间不固定,影响读书。”他还拒绝了父母安排的相亲,拒绝恋爱,保持单身状态,每天收工后,别人打牌玩乐时,他在坚持读书。“其实也找不到什么书来读,抓到什么读什么,报纸读得最多。”就这样,整整干了三年苦力,他也认真读书三年。

  那时候,村里读书的人少,陈锐高中毕业,已是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毕业第四年,陈锐被抽调下乡当工作队员,暂时脱离了体力劳动。

  陈锐(居中者)向少数民族胶农了解橡胶生产情况。受访者供图

  1977年参加高考 1978年考上大学

  1977年10月,跟陈锐一起下乡的工作队员麦苗步行几公里来找他,带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陈锐一点把握也没有,急着问麦苗:“你报名吗?”

  “一定要考的,这机会就是给我准备的!”麦苗的骄傲是有原因的,他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能辅导语文,母亲能辅导数学。

  “当时麦苗说,他能将数理化的初高中课本,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再从最后一页背到第一页,倒背如流。”陈锐对这位同学记忆深刻,“他如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系,后来留学美国。”

  陈锐受到鼓舞,也报名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

  作为少数民族学生,陈锐的高考志愿直接填报为中央民族学院。朝着这个目标,陈锐发奋学习一个多月,上了考场,试题很难,发挥还算正常。

  “ 我超过本科线了,可没有被录取,这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谜团。”考试后两个月,1978年2月,县里张榜公示名单,陈锐排在第二名,体检过后,再没下文。“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是志愿报高了。”

  “本来以为只能考个中专,没想到能考上本科,信心一下子满满的。”陈锐心态很好,积极准备当年7月举行的1978年高考。

  第二次高考,陈锐再次达到本科录取线,被广东民族学院录取,专业为政治理论。

  陈锐(左一)与农业专家、农民一起研究粮食品种 受访者供图

  以优异成绩获得为数不多的学士学位

  陈锐到学校后才发现,由于家乡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偏远,教育基础也相对薄弱,跟很多同班同学的比起来,他的差距还很大。

  很多同学学习底子厚,学起来很轻松。但对于陈锐来说,他要克服的不仅是相对薄弱的学习功底,还有语言。陈锐从小说的都是黎语,普通话说得并不太好,他的表达方式也是习惯性的黎语式表达。一开始学习时,他不得不在习惯性的黎语和并不太熟练的普通话之间来回“切换”。大学4年,陈锐的字典里没有礼拜天。他以班里排前几名的同学为榜样,每天跟大家一起埋头苦学,甚至比大家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个个日日夜夜里,全班同学比着学,追着学,学习氛围浓烈,大家都在“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

  四年苦读,1982年,陈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当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拿到学士学位,北大、清华也一样,只给优秀的少数学生。”陈锐班里,只有10同学获得了学士学位,陈锐就是其中之一。

  最爱家乡和民族文化

  “因为得益于少数民族生政策,我才考上了大学。”40多年过去了,陈锐依旧感谢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大学期间,他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课用功苦读,还将毕业论文划定在这个范围。“这门课的老师姓潘,她对我选这个方向很欣慰,我也是唯一写这个内容的毕业生。”陈锐的毕业论文最终被评定为最优等。

  工作后,陈锐对党的民族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96年,陈锐担任通什市委常委、副市长。通什市,就是现在的五指山市。作为民族大学的毕业生,每当他在讲话中提及这个内容,总是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烈欢迎,“我讲的一点不枯燥,他们追着听,成了我的粉丝了。”说着,陈锐的一双大眼睛立即光芒闪烁,给南海网记者开讲:你知道汉族这一称呼的来历吗?汉代之前的称呼是华族,华人,汉朝时外国人渐渐把华族称为汉族、汉人。你知道为什么汉语有那么多方言吗......

  退休后的陈锐常常以茶会友,品茶写诗成了他的新爱好 南海网记者 康景林摄

  三年前,陈锐退休了。兴趣转移,他开始整理黎族文化、研究古代黎族山兰酒,最爱的是写诗。他在中国诗歌网上写诗,会有老师打分,作品还经常被收录进年度诗卷中。

  陈锐随手翻出一篇被赞誉为“诗意开阔”的小诗,读给南海网记者听。很显然,他在歌颂美丽的海南岛:

  《静静的岛屿》

  在这个季节里,我常常想到你

  想到你的海鸟与绿叶

  想到狂风,巨浪和水雾

  它们会牵手来到你静默的岸边

  肆无忌惮地挥舞

  放歌

  我还想到你深谙母亲心思

  懂得沙滩里汉的图案

  明白峭崖上唐宋的诗词

  了解丝路和沉船

  还有穿梭如箭的海燕

  还有风暴里从不倒下的椰林

  和你薄薄绿冠上的

  满满春光

  今天,我穿过季节的风

  走过八月的浪,来到你面前

  站在海天的缝隙

  你手捧椰果,向南遥望

  身后,横亘天地的皑皑昆仑

  逶迤而来

  静静地你站在辽阔的海洋上

  云很重,天很低。

责任编辑:陈慧予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