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一带一路”不是“债务陷阱”,而是惠民“馅饼”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8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8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王毅介绍中国外交有关情况。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陈杰 摄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等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不少质疑和指责,比如“债务陷阱论”、“地缘政治工具论”等等,您对此有何评价?

  王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迄今,已经有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明确投出了支持票和信任票。

  “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去的是满满的合作机遇。这方面例子很多,我给大家举几个。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南亚正在施工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在肯尼亚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人和当地人民一道,用了900天时间建成了19公里长的隧道,使偏远地区的人民仅用900秒就可以坐火车穿越崇山峻岭。这些事实说明,“一带一路”决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决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各国的发展进程,改善了沿线的民生需求,也开辟了互利共赢的前景。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欢迎各方在积极参与的同时,随时提出建设性意见,真正把共商共建共享落到实处。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动力。谢谢。

原标题:王毅:“一带一路”不是“债务陷阱”,而是惠民“馅饼”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时政要闻

高层动态、时事政治要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