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过建春建议:大力支持海南省红树林保护及退塘还林(湿)工作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过建春建议:

  大力支持海南省红树林保护及退塘还林(湿)工作

  海南日报北京3月8日电(特派记者 刘操)“开展海南省红树林保护及退塘还林(湿)对构筑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屏障,提高防风消浪能力,保护堤岸、农田和村庄,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过建春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海南省红树林保护及退塘还林(湿)工作。

  过建春指出,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尤其是其缓流、消浪功能在抵御台风等灾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赋予“海岸安全卫士”的称号。海南省拥有我国种类最丰富、发育最好、最高大、最古老的红树林资源,天然分布的真红树植物25种,约占全球真红树物种数的37%,是我国真红树种类最多的地区。

  “海南红树林在历史上由于污染、人为干扰、病虫害及外来生物入侵等多种影响,生境质量和防护能力大幅下降,尤其是受强台风和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侵占的影响,很多红树林损毁严重。”过建春认为,开展海南省红树林保护及退塘还林(湿)工作刻不容缓。

  过建春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开展湿地,尤其是红树林保护专项立法工作,从国家层面使红树林保护有法可依,为《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的完善提供上层指导;二是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将海南省红树林保护、退塘还林(湿)资金和使用范围予以单列,支持海南省将红树林纳入湿地生态补偿范围,在国家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中央投资建设项目等方面向海南省红树林有关项目倾斜,允许海南省统筹使用有关资金,专项用于开展海南省红树林,尤其是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红树林的保护和退塘还林(湿)工作,探索红树林保护、退塘还林(湿)的有效模式,巩固并扩大海南红树林湿地保护面积;三是制定全国红树林湿地修复技术规程;四是加强红树林保护培训和技术支持。尽快制定湿地尤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规程,使相关工作的开展在技术上有标准可依。同时,在开展红树林保护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时,对海南省在职从事湿地保护的基层管理人员给予名额上的倾斜,尽快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实力。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