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做客“两会E访谈” 南海网特派记者 李庆芳 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北京3月10日消息(南海网特派记者 康景林)“2018年的数据,海南飞机维修营收超3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000人。”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海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海口美兰机场监事长廖虹宇了解到的行业动态。3月9日,在全国两会海南团住地,廖虹宇接受南海网记者的采访,畅谈海南航空业。
廖虹宇说,海航从2012年开始涉足飞机维修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颇具规模。海航不仅自身技术过硬,还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这些公司既有全球航空航天的领袖企业美国波音、法国空客,也有全球飞机维修、专业培训方面拥有很高知名度的瑞士SRT公司。
然而,目前运营的合资企业规模不够大,营业收入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这一产业在厦门非常发达,年营收超过100亿元。廖虹宇告诉南海网记者,飞机维修门槛很高,通常是全球性的企业,因此维修人才需要站在全世界的角度进行定位,才可能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海南还要大力推进本地人才培养计划。
廖虹宇建议,海南要打造全球维修中心,可以把飞机维修作为一个突破口,研究两头在外的维修方式。他说可以尝试在保税区内完成维修,由海关进行监管,不需要履行入关手续。完成维修动作后,从监管区直接提货,这么做,直接提高了海南飞机维修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
作为航空业的代表,廖虹宇还就机场免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海南机场免税业务共有两块内容,离境免税与离岛免税。这几年的离岛免税销售额每年以20%速度增长,去年,离岛免税的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深受欢迎。然而,现在单件免税的限额是8000元,超过这一限额还得交税,廖虹宇认为单件免税的额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他希望早日出台匹配本岛居民的免税政策,更好地惠本岛居民。
廖虹宇还对海南空域精细化建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首先解释了空域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容量。空域足够大时,才可以接纳更多的飞机起降,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与机场的运营。”
他举例说明,现在进出三亚的主航路是“双向单通道”,也就是说,进港出港只有一条路,现在要做的是分离,把进港与出港的通道分开,实质性地提高进出领域。
按照规划,到2020年,海南要开拓100条国际地区航线,至2018年,已开通74条,意味着两年内还要开通26条,“这两年,海南航空业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廖虹宇目光无比坚定地说。
相关新闻>>>
两会E访谈 | 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深化海南空域精细化管理 为客流物流畅通打好基础
两会E访谈 | 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海南可创新海关监管模式 做强航空维修产业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