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晓谈(第九章)| “眼睛向下”,才是好样的!
盘点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言,民生是一大焦点,也是一个闪光点。给新生代农民工多些关爱,给快递小哥多一份保障,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这一项项,让人们觉得忒实在,蛮暖心。还有不少代表委员连续几年盯住一个民生问题不放,直到见成效再盯下一个。这些,都让网友连连点赞。
人们为什么这般赞,他们赞的到底是什么?永生觉得,人们赞的可能不仅仅是代表委员的履职担当,还有坚持眼睛向下——带着热忱走到田间地头,走进街头巷尾,搜寻老百姓生活中的难事、烦事。想想看,如果对老百姓的事儿不热心、有隔膜,只知道眼睛向上,又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恐怕是,下基层怕泥水脏鞋,搞调研怕问题骚扰,了解不到真情况,即便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意见建议,也难免满纸“外行话”,抓不到点子上。眼睛向下,说到底是一种民生导向,是一种民生情怀,买不到,装不来,也演不了。
聊到这里,永生想到文学大家汪曾祺先生常常念叨的一句诗——“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中国社会发展已跨入新时代,与三四十年前相比,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得多、滋润得多,所谓的“苦人”自然也越来越少,未来将会更少。尽管是这样,也不能忘了那些依然贫困的角落,更不能忘了那些为生活还在艰难打拼的人们。始终保持一种民生情怀,坚持眼睛向下,多走走老百姓常走的路,多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鼓与呼,人们能够感受到,也会打心底里感激。(张永生)
相关链接>>>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