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晓谈第六期| 警示“大尺度”,这个应该有
这两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医生两会间隙为病人做手术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与此同时,他建议将吸烟导致的肺部病变标本图片放到卷烟包装盒上,同样受到人们点赞。有网友开玩笑说:冒着被在烟草公司工作的同学拉黑的风险,转(发)了!
不过,也有人觉得烟盒外观多大点儿事,用得着这么小题大做吗?实际上,烟盒包装与控烟关系大着呢,而且在烟盒上印上(由于吸烟造成的)嘴巴、肺部病变等“大尺度”图片,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可以说是国际惯例。如果说,国内烟草行业在警示人们少吸烟上不努力,肯定有点冤枉,但若说动作很大,恐怕是假话。现在市面上很多烟盒包装,是一天一个花样,一个比一个精美,有的还堂而皇之地打上了“原产地标志”。那种感觉,好像里面装的不是香烟,而是保健品、艺术品,消费者能从中抽出健康,抽出品味,抽出文化来!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吸烟者3.16亿人,在过去15年内,男性40岁到79岁年龄段归因于烟草的死亡比例增加了一倍。看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绝对不能被烟草拖了后腿。如何做好控烟?永生觉得,不仅应引导“老烟枪”下决心戒掉“心头好”,还得推动烟草行业向自身“动刀子”——不只算眼前的利润税收,而要多算算由吸烟带来的医疗成本;不能总盯着行业“一亩三分地”,而要看到国民健康的大格局。做到这一点,不妨从改变卷烟包装开始。
总而言之:警示尺度大一些,烟草诱惑就会少一些,国民健康就能多一些。
相关链接>>>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