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琼剧名角梁家樑:入戏太深 一唱就是一辈子

  我和我的祖国·我家这70年

  入戏太深 一唱就是一辈子

  梁家樑一生演艺琼剧,爱情缘于琼剧,儿子拍摄琼剧

 

1980年梁家樑主演《张文秀》。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精髓,梁家樑用64年演绎成为“海南戏”的名角。2012年,他被评选为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琼剧就是我的生命,这戏一唱就是一辈子。”如今,88岁的梁家樑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但腰板依然直挺,言语思路表达清晰,坚持给年轻的琼剧演员进行艺术指导。

  回忆演艺生涯,梁家樑说,不是在送剧下乡的路上,就是在海南各地农村的舞台上,后来还演到国外的舞台。琼剧在造福社会“大家”的同时,也惠及梁家樑的“小家”,一路向好。

  □南国都市报记者田春宇 (梁家樑儿子梁学武供图)

  入“戏”一生

  吃得苦中苦 靠偷练“悟”出戏

  替班名角意外“一夜爆红”

  88年前,梁家樑出生在海口市南渡江畔一户梁姓农家,作为长子,父亲希望他成为栋梁之材,于是起名为“梁家樑”。生逢乱世的梁家樑,家庭条件有限,导致少年时未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早早就帮父母分担家务。那时候,琼剧是海南农村唯一的文化生活,梁家樑不出意外地喜欢上海南戏。

  “13岁我就跟着村里请的师傅学乐器,打击乐器我都会一些,这给我进入琼剧打下良好基础。”梁家樑回忆说,那时候他有机会就跟着村里的宣传队演出,演出时偶尔也唱几嗓子这身边唯一的文化——琼剧。然而,正是这无意中的几嗓子吸引到了他人生的“伯乐”——演出队的老艺人“打鼓二”。

  “他看好我的外形,带我出去演了一个多月的琼剧,大家都说我嗓子不错。”梁家樑说,就这样,在24岁那年,“打鼓二”向海口新群星剧团乐师林绍鹏举荐了他。“当时海南的琼剧名角许多都在这个团。”经过韩文华、“三升半”、郑长和、李长城、陈烈三等当时琼剧界名角的严格面试,梁家樑开始了向知名琼剧艺人“偷师”的生涯。

  回忆起从艺之初的艰辛,梁家樑记忆犹新。他介绍,早年琼剧很少有“拜师收徒”的传统。想有成就,必须自己琢磨。梁家樑坚持少说多看多练的原则,暗地里揣摩、模仿。白天干活,晚上演出,学艺都靠躲在屏幕后看,大家睡觉以后自己靠着月光或者演出现场未关的灯光模仿、琢磨。“凌晨两三点睡下,六点多赶紧爬起来,练习基本功。”梁家樑回忆说。

  功夫不负苦心人,梁家樑的付出和进步,不但得到剧团上下的普遍认可,也逐渐受到戏迷、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在他入团一年多后,当时名角韩文华和林道修的《林攀桂》演出出现意外情况。“那时戏未演时,已卖出整整十场的票,但演了3场之后,韩文华突然病倒。老艺人们都推荐我这个新人,替韩文华出演‘林攀桂’ 。”梁家樑说,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登台替演,未曾想“一夜爆红”,因曾跟随叔父修补箍桶,戏迷们私底下称他为“箍桶生”。

  带剧出国门

  送戏下乡与妻因戏结缘

  助推琼剧走出国门影响东南亚

  在演艺生涯渐入佳境之时,梁家樑的爱情也因戏结缘。

  妻子谢爱琼比他早两年进入剧团。他来到剧团后,两个年轻人跟着演出队伍一起下乡,一起干活,一起登台演出,从同事发展出“革命友情”。

  “那时候农村老百姓就这么一点文化生活,所以不管什么角都要下乡,那里才是琼剧的阵地,戏迷是‘角’的天。”谢爱琼说,那时梁家樑在她眼里,是个“闷葫芦”, 不爱说话,闷头干活,很勤奋。

  逐渐熟悉后的两人,从友谊发展为爱情,那一年谢爱琼22岁,梁家樑30岁。婚后,夫妻携手展现琼剧魅力。

  “他的演出感情表达细腻,演的角色栩栩如生。戏迷特别多,一进村大家都围坐等着。”谈起丈夫的表演,谢爱琼至今仍俨然一副资深粉丝的样子,赞不绝口。“我那时候都是给他们搭戏,一般都是配角。”谢爱琼说,给主角丈夫做“绿叶”非常默契。

  随着演出不断增加,梁家樑的演艺更加精湛,而谢爱琼也并未放弃自己的琼剧演艺事业,婚后还有幸参演了电影《红叶题诗》,这是海南迄今唯一一部琼剧电影。

  几年后,夫妻俩生下两儿两女。然而,梁家樑并未放慢追逐艺术进步的脚步。“我演的很多角色,一些先辈大都演过,如何演得更好,不让观众觉得雷同是一种挑战。”梁家樑介绍,在琼剧界,演惯了端庄、俊秀的正派角色的演员,一般都不会扮演“花生”(花花大少)或“丑角”等反派或滑稽人物,他反其道而行之,大胆颠覆《张文秀》等知名代表作品中的俊朗“小生”形象,挑战反派角色,演活了“知县”、“花生”和“奸细”等角色,给观众带去很多笑声和欢乐的同时,也给琼剧界后辈演绎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随着传统文化不断被重视,1982年,梁家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奔赴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交流演出,“琼剧的触角从乡下延伸到国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琼剧第一次走出国门。我非常自豪。”梁家樑介绍,新加坡等当地媒体高度评价他所演绎的喜剧《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百花公主》中的奸细江六云。

  直至今日,“千面小生”梁家樑在东南亚仍有不少戏迷。

  直到1991年退休时,从艺三十多年,梁家樑先后演过的琼剧将近100部,从传统剧目《张文秀》《红叶题诗》《汉文皇后》等到现代剧《南海长城》《杜鹃山》等,内容和题材十分广泛,流传至今,不断被后起之秀所传承演绎。

 

梁家樑全家福。

 

梁家樑进行艺术指导。

  坚持传帮带

  老了不能上台亲传就坐着指导

  儿子举起相机记录琼剧精粹

  随着孩子们长大,谢爱琼重新走回岗位,甘当舞台“绿叶”,而他们的孩子则成为最忠实的观众。

  “我经常跟着我爸爸和妈妈下乡,剧团里很多孩子,我们就把学他们演戏当成游戏玩。”大儿子梁学武是跟着梁家樑夫妻二人下乡演出最多的孩子。在梁学武眼里,琼剧是他们家共通的家庭交流语言,他的父母非常开明,并未逼着他们加入琼剧团。“其实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多少都会一些琼剧,尤其是我四妹,会演会唱,嗓子也好。”梁学武说,当时我国经济大发展,政策越来越好,尤其高考恢复后,父亲主张跟随国家大环境发展,让四个孩子学习更多文化学识。

  “虽然我们都没有传承演艺琼剧,但我们受到父母艺术熏陶,学习的专业基本跟艺术有关。”梁学武介绍,后来他们家出了三个大学生,其中他到北京学习摄影专业。

  梁学武毕业后选择返回海南,进入省琼剧院扛起摄像这项重任,这一扛就是近35年。“我对琼剧感情很特别,看着越来越多艺术家,如父亲那样老去,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把他们的艺术精粹留下来,由后人传承下去。”梁学武说,他认为这也是海南传统文化传承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出一个剧目我都会拍照录像,有时候新剧目光彩排就要拍几次。”梁学武说,在别人眼里这项工作枯燥乏味,但在他眼里异常珍贵,“我们家人都爱琼剧,因为热爱,所以我选择坚持,跟我父亲一样。”梁学武说。

  梁家樑已然身老,然而传承海南传统文化的心却依然澎湃。“现在国家发展了,环境更好了,海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但下乡演出,传播本土传统文化的老传统还在,希望大家不要丢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梁家樑介绍,2012年,他被评选为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随着我国民族文艺传承的发展,“拜师收徒”重新回到百年琼剧中间,2006年,他正式收下琼剧演员符传杰为徒,“手把手教”,如今,符传杰已得到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父亲现在还坚持进行艺术指导,这两年腿走不动了,他就坐着指导。”梁学武指着自己所拍摄的一组梁家樑指导学生的照片介绍说。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