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21日)既是春分,又是世界睡眠日。在这“春困”时节,你的睡眠还好吗?据《中国青年报》3月18日报道,如今不少年轻人明知熬夜危害,但迫于白天被学业、工作和社交束缚,部分年轻人选择“报复性熬夜”。笔者发现,这是继“被迫性熬夜”“习惯性熬夜”之后,又一熬夜新概念。
春暖花开,本应十里芳菲入梦来,奈何你要刷着手机熬着夜。梳理“夜猫”晚睡的理由,同样是晚上不想睡、白天不想起,但大家熬夜的理由五花八门,比如“没办法,事情做不完”、“是夜宵不好吃,还是电视不好看,为何要睡觉?”、“白天是大家的,只有晚上属于我”……除部分时候因客观原因被迫熬夜,很多时候大家甚至有点享受熬夜,享受夜晚带给自己的自由和绝对主动权,这就是“报复性熬夜”的表现。尽管第二天可能会后悔,前一天立下的“早睡Flag”再次倒下,但并不妨碍大家在下一个夜晚接着熬。
那所谓的“报复性熬夜”到底是在报复什么?是什么魔力让你控制不住自己一再熬夜?处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学业、工作、生活,大家白天被时间追赶,自我在忙碌中被忽视,焦虑难以释放,其实,熬夜报复的正是被剥夺的时间,以证明自己仍可以自由,仍有能力安排和掌控自己的时间。这个夜,自然熬得理所当然。
关于熬夜的危害无需赘述,大家都了解,脱发、早衰、免疫力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对熬夜带来的健康危机的焦虑,但又沉迷熬夜,只能通过“朋克养生”来自救,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熬最长的夜,敷最贵的面膜”。白天焦虑—熬夜缓解—养生安慰,如此循环往复,乐此不疲。补品吃再多,不如睡一觉,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还想熬一熬。
结果就是,最后可能不是你在熬夜,而是夜在熬你。避免“报复性熬夜”,关键还得从缓解白天压力着手,凡事有轻重缓急,事情越多,越要合理分配时间,不紧急不重大的事,可以缓一缓,再忙也要在白天抽出小憩间隙,劳逸结合让身心放松;做事专注高效,尽量缩短工作时间,为自己留足休闲时段。更重要的是,应明白自律才能带来真的自由,不熬夜应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最基本的照顾。
歌里唱“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但夜再美,不如睡梦美,放过自己放过夜,天会亮,清晨的露珠很美。
今晚,你准备按时睡觉了吗?
责任编辑:周玉敏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