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五彩黎韵:黎锦魅力 尽在筒裙

  五大方言区各有“代表作”

  黎锦魅力 尽在筒裙

  文\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黄友贤

  黎族服饰的最大特点是男简女繁,因此,五大方言区服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女性服饰上。

  传统的黎族男子服饰较为朴素简便,上装一般为对襟无纽的棉质或麻质的素色短袖衣;下装因方言不同有所区别,哈方言男子多穿犊鼻裤,杞方言、赛方言、润方言男子多穿前后各一片布料的吊产裙,美孚方言穿短围裙。

  黎族妇女服饰多姿多彩。下装均为织着丰富花纹图案、色彩艳丽的筒裙,有长裙、中长裙、短裙和超短裙之分。

  按方言分区,黎族妇女服饰基本上也可分为五大类型,但各方言内部又因土语和地区的不同,也出现了内部的差异。

  哈方言

  款式多样、图案丰富

  哈方言是黎族五大方言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南部沿海、西部和偏内陆山区,即三亚、陵水、乐东、东方、昌江、白沙、五指山等地,儋州、屯昌、白沙、琼中和保亭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哈方言内部有多个小分支:哈应、抱怀、罗活、哈南罗、志强、只贡、尼亚、抱由、抱曼、抱湾、否显等,其服饰款式多样、图案丰富。除了哈应、抱怀小支外,其他小支的服饰具有共同特点:上衣为对襟无领无纽短袖衣,前摆长,后摆短,饰边繁简不一;筒裙为中长款式,花纹图案丰富,色彩艳丽;个别小支俗重项圈和大耳环,大多不佩戴头巾。哈应、抱怀小支的女上衣为圆领对襟长袖衣,下身为长筒裙,习惯头缠黑色两端刺绣少许花纹的长头巾。

哈方言黎族男子服饰。 吴乾阳 摄

  杞方言

  喜欢缠戴头巾

  黎族杞方言人口仅次于哈方言,主要分布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五指山市,此外,三亚、东方、乐东、昌江、白沙、陵水、万宁等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杞方言妇女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杞方言妇女服饰受赛方言妇女服饰影响大,妇女上衣为右衽衣,下身为长筒裙。

五指山市杞方言黎族妇女的筒裙。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其他地区的杞方言妇女上衣为有领无纽对襟中短袖衣,衣后背下摆常刺绣代表族系标志的中、短柱花,衣边镶饰花纹丰富艳丽;下身穿中短筒裙,胸前常配穿肚兜,喜缠黑色或彩色长头巾(琼中、昌江、陵水等地)或戴风帽式头巾(五指山通什地区)。

  润方言

  古老的贯头衣+超短裙

  润方言主要分布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牙叉(含原白沙)、元门、南开、金波等乡镇。润方言妇女服饰的地域特征鲜明,不同聚落之间的服饰在细节上都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整体上的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

  润方言妇女服饰上衣较独特,为古老贯头衣款式,V字形领口,不对襟,长袖无纽,穿时“从头著入”。上衣两侧、衣襟下摆、衣背下半部均以白沙润方言独有的双面绣锦布镶嵌。

润方言黎族妇女服饰。 黄友贤 摄

  下身穿短而窄的筒裙,这种短窄筒裙根据各人的身材缝制,一般要求裙子紧贴腰部,不扎腰带,裙脚短及大腿,上不能遮小腹,它是黎族筒裙中款式最古老的品种,素有超短裙之称。

  美孚方言

  扎染的长筒裙

  美孚方言主要分布在东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

  美孚方言妇女服饰款式基本一致,上装是黑色或深蓝色对襟、没有纽扣的上衣;下装是以绞缬染锦(扎染锦)工艺为主的长筒裙。

  筒裙自上而下由“裙下”(其他方言称“裙头”)、“裙二”、“裙眼”、“裙花”和“裙头”(其他黎族方言区称为“裙尾”)五幅织锦组成。这五幅织锦当中除了“裙花”既可以是扎染锦,也可以是彩锦外,其余四幅都是扎染锦。

美孚方言黎族青少年服饰。 黄友贤 摄

  美孚方言妇女还喜欢缠戴头巾。头巾有两种,一种是深蓝底、两端织花(或绣汉字)的带穗头巾;另一种头巾布料黑白相间或蓝黑相间,简约大方,十分耐看。

  赛方言

  日常和节庆有区别

  赛方言集中分布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两地,另外散居在琼中、儋州、澄迈、三亚等地。

  赛方言妇女服饰相对一致,上衣多是蓝色或者深蓝色的高领、右衽、长袖衣,从衣领向右斜排若干个相距不等的布纽扣。下身穿长而宽大的筒裙,穿戴时将宽筒裙在臀部打一个褶纹。日常头缠黑色素面长头巾。

赛方言黎族妇女服饰。 黄友贤 摄

  在节日盛装时,赛方言妇女则头插银质头簪、头钗,胸戴月形胸挂、胸牌;下身则穿做工精细、色彩讲究、裙尾嵌入云母片或蚌壳的筒裙。

  图案丰富多样、色彩绚丽多姿

  曾经的贡品黎族织锦

  文\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黄友贤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吉贝布”的黎族织锦就已载入史书。

穿着传统服饰的黎族姑娘。 于伟慧 吴乾阳 摄

  海南岛可以说是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岛上黎族妇女利用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织造出图案丰富多样、色彩绚丽多姿的棉纺织品,自汉代起,黎族织锦品已作为“贡品”传入中原地区,深受中原人士的喜爱。

  黎族织锦有纺、染、织、绣四大工艺。

  黎族妇女利用岛上出产的“吉贝”(海岛棉),手搓去籽或手摇轧花机去棉籽,采用古老的纺锤或脚踏纺纱车纺出细白的纱线;采用蓝靛草等染料植物加工成染料进行手工染色,染成各种各样的色线用以纺织;织制是黎锦生产的重要环节,黎族妇女采用传统而古老的踞腰织机进行织制,她们擅长“通经断纬”、“通经通纬”技艺,直接在织机上综色、提花,织造出以蓝黑为基调,青、红、白、黄等色相间,富有海南黎族特色的棉织品。

  单面织与双面绣

  黎锦有单面织与双面织之分,锦上花纹图案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绣技在黎锦中使用不多,为了突出黎锦花纹图案的色彩和线条,黎族妇女常常利用绣法来加强黎锦的感染力。黎族杞方言的“夹牵绣”就是为了体现花纹图案色彩线条的美观。

  白沙黎族自治县润方言妇女则采用“双面绣”技艺,织造出各种绣品用于装饰上衣的领口、衣袖、下摆等处,这种“双面绣”绣品正反两面的色彩、图案一模一样,凸显润方言妇女高超的刺绣技艺。

  自然美观的黎锦“扎染”

  黎锦的织制工艺还一种“扎染”技艺,主要流传于东方、昌江两地的黎族美孚方言社会。美孚方言妇女利用特制的扎染架,用黑色细线将扎染架上的白色经线扎制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入染、解结、绕线、织制,生产出来的织锦花纹图案黑白相间,色晕过渡自然美观,极富地方特色。

作为曾经的贡品,黎族织锦在历史上被称誉为“黎锦光辉灿若云”。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

  黎族织锦图案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等文化意识。图案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人形纹是黎锦中常见的花纹图案,也是区别黎族各方言织锦的特点之一。黎锦中的人形纹体现了黎族社会的祖先崇拜意愿,有祈望人丁兴旺、人口繁衍的意味。黎族妇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造,把黎族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反映在织锦上,体现出社会中婚礼、舞蹈、丰收、欢乐、放牧等场景,尤其是婚礼图,再现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

  五大方言区黎锦各有特色

  不同黎族方言的织锦人形纹各有特点,哈方言主要以大型人纹(如婚礼图)及叉腰人纹为主;杞方言以多个排列的小型人纹为主,与赛方言织锦人纹一样带有蛙的意味,体现古老的蛙崇拜意识;润方言人纹以大型祖公纹、祖崇纹为主,配以小型的蛙纹样,真实体现了祈求人丁兴旺的意愿;美孚方言的人纹为抽象的,同样带有蛙的特征和蛙崇拜意识。

润方言的双面绣作品。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在黎锦的动植物纹样中,润方言多见龙纹、鸟纹、鹿纹、鱼纹、蝴蝶纹、花草纹等;哈方言则包括黄猄、水牛、鱼虾、乌龟、青蛙、鹧鸪、蜜蜂、木棉、竹子等纹样,美孚方言以蛙纹、竹子纹等为主;赛方言以蛙纹、鸟纹、果粒纹为多见;杞方言为鸟纹、蛙纹、黄猄纹、“泥嫩”花、龙骨花、木棉树纹等,黎族织锦图案充分显现了黎族妇女热爱生活和擅于利用吸收自然界事物的创造才能。

  相关新闻>>>

  海南周刊 | 五彩黎韵:让精品黎锦走出去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