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卡西莫多在哭泣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题:卡西莫多在哭泣

  新华社记者 韩梁

  巴黎圣母院15日晚遭遇大火,整座建筑严重损毁。熊熊火光里的塞纳河畔,圣母院塔尖轰然倒塌,令人心惊心碎。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

  法国总统马克龙现场坐镇指挥,并在推特上感叹,“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一部分在燃烧”。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4月15日,在法国巴黎,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当地时间15日傍晚,位于巴黎市中心、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熊熊烈火之中,巴黎圣母院塔尖轰然倒塌,整座建筑损毁严重。新华社发

  火灾现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教堂被火光和浓烟笼罩。哥特式塔尖倾斜倒塌,成千上万的民众站在河对岸或者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这一幕。所有人表情凝重,很多人泪流满面。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文物的损毁伴随着文明记忆的消殒,令人痛惜。全球范围内,文物保护都是重要课题,面临严峻挑战。不少文物使用易燃材料,不少博物馆设施陈旧、保护力度不足,更不用提战乱地区博物馆和文物遭到的洗劫和损毁。

  这是2018年9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拍摄的火灾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新华社发

  犹记得2018年9月那场大火,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家博物馆主体建筑几乎完全烧毁,2000多万件藏品只剩10%,巴西人200年的集体记忆几乎被“一刀切除”。一个细节是,事发时博物馆的消防栓竟然没水,消防员只能临时从河里抽水灭火……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同样暴露出法国文物保护的弊病。如此重要的文物古建,又包含木质结构,理应提前做好防火预案,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相对疏松的管理和一时的大意,都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4月15日,在法国巴黎,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这座教堂不仅成为巴黎地标,也成为法国文学乃至文化和精神的地标。那哥特尖顶,入过多少画作诗篇,成为多少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引发多少流连徜徉和深沉喟叹。多少人曾为卡西莫多的命运流泪,多少人又曾在此留下美好回忆和梦幻体验。

  历史长河中的文物,在世代更替中能够幸存至今的,都弥足珍贵,是人类文明发展一路走来的宝贵足迹。它们的脆弱和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用更先进的手段、更专业的技术,更智慧的途径加以呵护。而这,既需要资金支撑,也需要科学管理,更需要理念更新。

  4月15日,在法国巴黎,人们围观着火的巴黎圣母院。新华社发(亚历山大·卡曼 摄)

  从巴西国博大火到巴黎圣母院损毁,每一次文物历劫都应给我们警示。与时间赛跑,加强文物安全管理,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不能让历史从此只存在于回忆、梦境、照片和视频。要让文物保持生命力,与时代共同前行。期待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与新生,祈愿文物远离灾难,人类文明生生不息,永续流传。

原标题:新华国际时评:卡西莫多在哭泣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国际视点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