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产业兴 文昌城梅村引进省外企业建设共享农庄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特约记者 黄良策 通讯员 王先伟

“大家坐稳了,出发!”4月20日傍晚,随着一声令下,等候于文昌市文城镇城梅村文化室门前的电瓶车出动了,沿着整洁的村道徐徐前行,一簇簇红艳艳的三角梅,一株株高大的海棠木,和一片计划种植莲花的池塘,映入观光者的眼帘。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是我们选择重点打造这个村子的主要原因。”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符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城梅村,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毗邻八门湾红树林保护区和清澜港码头,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原本这里叫“雪梅村”,因为村内盛产海棠木,每逢夏季,洁白的海棠花盛开,如雨似雪,落满田野。2017年,城梅村被评为省级三星级美丽乡村。

可是,光是依靠本地村民,美丽乡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困境。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成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驻村调研后主要思考的问题。

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积极协调沟通,来自四川的一家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城梅村,计划投入大笔资金,与村民一道打造国际化水准的“海棠苑”共享农庄。

项目副总经理刘文超介绍,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目前企业已与50多户村民达成合作协议,拟用他们的农田、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运营、成果共享”的共享农庄,远期将辐射带动整个八门湾红树林片区的其他村庄共同发展。“文昌自古崇文重教,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所以我们一期将以‘教育文化’为主轴,重点打造‘雪梅书院’,以此带动特色民宿和美食一条街等产业发展。”刘文超说。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林师保说,在企业的参与下,村内原有的养牛合作社如今已扭亏为盈,部分村民还应聘成为饲养员、保洁员、司机、旅游接待服务员等,增加了收入来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堂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何发亮表示,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队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优质产业项目尽快落地,从而盘活乡村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海南日报文城4月24日电)

责任编辑:曾令瑾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