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北大学子弑母案:别让无端猜测走在真相前面

  近日,在潜逃3年多之后,曾在2016年震惊全国的“北大学生杀母案”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被警方逮捕。据报道,被捕时,吴谢宇身上携带了30多张从网上买来的身份证,且之前三年里一直在国内活动,躲避追捕。

640.webp.jpg

  吴谢宇

  消息曝光之后,这桩沉寂已久的悬案,再度使舆论场沸腾了起来。一时间,吴谢宇的其人其行、背景经历,成了新闻网站上点击量最高的条目。

  随着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细节浮出水面,该案件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困惑之余不妨听听媒体人对此事的探讨,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此事?

  ↓↓↓

  【媒体该报道犯罪者的故事吗?】

  事实上,吴谢宇一案之所以引人关注与好奇,最大的理由就在于公众完全无法理解其杀母行为的逻辑与动机,更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在犯下此等罪行之后,如此冷静地反侦察,逃避追捕长达三年之久的。而在那些令公众高喊“我们不想听”的案件里,犯案者的行事逻辑往往较为容易被公众想象、理解,哪怕犯人的故事里确实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公众也更倾向于用他们脑海中最简单的想象去“覆盖”这些细节,而不是听取媒体的报道。

  这样的规律,似乎为媒体提供了一个“避免挨骂”的窍门——越是奇特、诡异的案件,公众就越是乐于看到相关报道,而越是清晰、明了的案件,公众则更愿意“闭目塞听”。一家媒体如果按照这一逻辑去操作选题、安排报道,不敢说绝对不会被骂,但至少能少挨许多网友的“板砖”。然而,每一个心中装着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都该问问自己: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执行这样的标准,真的是正确的吗?

  固然,在市场化的媒体环境中,媒体始终有着提供大众想看的消息的职责,但在进行犯罪报道时,媒体却也要记得自己的使命,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拼命“猎奇”,也不该为了不挨网友的骂放弃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媒体报道犯罪者故事的意义,一是总结规律,使社会各方能够更早地发现犯罪苗头,排除可能让人走向犯罪道路的隐患;二是以小见大,从犯罪事件中发现更具普遍性,更有讨论价值的社会问题。相比之下,不论是单纯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还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给犯罪分子“洗白”,都不是媒体进行相关报道时真正的目的。

  因此,一家负责任的媒体应该采取这样的标准来决定是否要报道犯罪者的故事:如果这些故事有助于增进社会对同类犯罪机理的了解,防范未来的类似犯罪,那么这些故事就值得报道;如果这些故事能够让我们发现在犯罪事件之外,还有比犯罪事件更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些故事同样也值得报道。而如果这些故事不符合以上任何要求,那么过度的报道可能就是不必要、甚至会产生反效果的。执行这样的标准,有时难免会让好奇心旺盛的读者失望,或让正义感爆棚的读者不满,但也只有做到这些,才对得起新闻媒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中青评论 杨鑫宇)

  【越是竭力猜想,越容易误判】

  由于缺乏核心信息,北大、弑母、高智商犯罪、藏尸等标签,以及盘桓在吴谢宇身上的作案疑点开始不径自走,让大众浮想联翩。人们期待“合理”解释,缓释沉寂骤被打破滋蔓的焦虑、紧张或无知无力。于是,与嫌疑人归案快讯“波澜”同频共现的,是公众密集发声,转入思想较量,构想其行凶动机、脑补其作案经过、推演其心理活动的“蝴蝶效应”。

  就目前来看,各种猜测大致可归为三个方向:指摘被害人谢天琴、为“犯罪天才”吴谢宇封神、“控诉”吴谢宇反社会。这些东拼西凑的假设,为案件添上了一层重重的“雾霾”,充斥着围观者对悬案把玩和反思的态度。

  社会固然要提防家庭教育对子女天性的压抑,但违背“无罪推定”,迎合某种围观期待,迅速将还只是嫌疑人的吴谢宇定性为罪犯,为谢天琴刻上“清高”“严母”烙印,一是缺乏牢靠的事实根基,有如空中楼阁,二是弱化了伦理和法治的维度,对死者和法律有失尊重。

  实际上,做各种假想猜测,以期真相尽快大白,对应着人们某种朴素的心理需求,但不刻意渲染细节、保护当事人隐私,在事实完全公布、事件完整了解之前,不作评论,也是起码的个人修养。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越是竭力猜想,越容易产生误判,吃力不讨好,带偏对悲剧的反思方向,让思考和表达的意义被消解于无形。

  该案仍在侦办中,短期内难有权威信息化解疑窦。此时不妨耐心等候真相,以冷静为舟,以理性作楫,切忌创造各种脑洞清奇、无法站稳脚跟的读解,给嫌疑人和被害人使劲“泼污水”。(东方网 孔德淇)

  【别让无端猜测走在真相前面】

  北大学生涉嫌弑母,无疑是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但是一些媒体却利用这个悲剧来博眼球,吸引流量。在真相出来之前在平台上报导看起来似乎有理有据的分析揣测。在一篇篇的分析报道中,事实与猜想的界限被模糊。

  目前为止,我们对吴谢宇涉嫌弑母案得到的信息还很少,所以在足够多的信息被挖掘之前,这种不去寻找事实而去盲目推测的言论,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帮助媒体获得足够的流量,但是却会模糊事实,把舆论带偏,把一个新闻案件变成悬疑惊奇故事。

  如今犯罪嫌疑人已经抓到,相信真相大白只是时间问题。在事情的真相得以曝光之前,媒体可以通过调查犯罪嫌疑人这些年的生活经历,把事实呈现给公众,然后一步步靠近真相,但是绝不能依靠现有的事实去猜测真相。(红网 钟坤燕)

不做无端猜测

真相总会大白

正义不会迟到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