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水吼村乡村振兴新思路:盘活文化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

  文教镇水吼村 乡村振兴有了新思路

  盘活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特约记者 黄良策

  “这里不能堆放垃圾!”“邢宥故居、革命烈士文化广场,这些历史人文资源还要好好挖掘、宣传,让文化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活’资源。”……日前,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洋一边在村里走着,一边和村民商量讨论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思路。

  水吼村位于文教镇西部,生态环境优良,拥有1000多亩原生态的红树林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红色文化资源:与邱濬、海瑞并称“海南三贤”的明代著名政治家、学者邢宥,就在水吼村出生成长,村里有保存比较完整的邢宥故居和占地750平方米的邢宥墓。此外,水吼村还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村庄,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先后有12位青年为国捐躯,村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广场。

  刘洋来自省人民检察院,进驻水吼村后,便和唐学、邢益浩等队员一起开展了村庄环境调研。他们住村委会宿舍,经常下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动,吃农家饭,与村干部、党员促膝长谈。当了解到村庄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基础后,他很兴奋,很快就有了初步的思路和想法:“我们应该把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利用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看到村庄卫生环境欠佳,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就带头发起卫生环境整治。“工作队驻村后,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村庄环境卫生。当前,水吼村村容整洁靓丽,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工作十分满意。”文教镇水吼村党支部书记邢诒静说。

  文教镇水吼村第五小组村民邢益祯说,乡村振兴工作队给村庄发展带来一股活力,不仅改善了村庄卫生环境,还带来新的发展思路,相信农村经济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刘洋说,接下来,工作队将着力盘“活”邢宥故居、革命烈士文化广场等资源,拟申报文昌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挖掘,力争把水吼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观光、休闲游乐、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点。

  (本报文城4月28日电)

原标题:文教镇水吼村 乡村振兴有了新思路   盘活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责任编辑:吴立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