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桐正在给顾客理发。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摄
一张桌子、两条长椅、两面镜子、一套理发专用剪刀、一个吹风机,这是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新荣村贫困户孙兴桐理发店的场景。5月6日下午,立夏的炎热让人困倦,没有三色螺旋圆筒灯的理发店却洋溢着忙碌的气息。在欢声笑语间,孙兴桐手中剪刀和剃刀熟练地上下翻飞,一位位顾客摸着发型满意离去。
身残志坚 剪刀功夫撑起养家重担
立志脱贫,方可脱贫。“我一直坚信身体的残缺可以通过双手勤劳工作来弥补,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孙兴桐说。1979年出生的孙兴桐在2岁时突发高烧,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如今40岁的他体重不到80斤,身形明显比一般人瘦小,行动不便的他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刚毅坚强。
2002年完成人生婚姻大事的孙兴桐喜迎两个儿子呱呱落地,增加了不少生活开支让他犯了难。没有健康劳动力的家庭长期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孙兴桐一家挤在一间年久失修的破旧砖瓦房里,只能依靠政府发放的低保救济金勉强度日,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记得有一年台风‘海燕’来了,当时房子一直在漏雨灌风,根本不能住人,我只能带着家人回去我父母家里住,当时我就想着以后的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孙兴桐回忆道,正是那次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努力脱贫。
学技生智,助力脱贫。“一些普通的活我没有能力干,只能寻找适合我的技能。我学过修手表、修家电、专业化妆,最后发现理发最适合我。”从小对理发感兴趣的孙兴桐是幸运的,有了一项谋生技能傍身,原本穷苦的生活也注入了希望之泉。
2016年初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孙兴桐在扶贫干部的鼓励和安排下,前往黄流镇专业理发店进行跟班学习。在原先已粗略掌握理发手艺的基础上,孙兴桐理发技能进步飞速。在孙兴桐学成归来后,黄流镇政府帮助他盖好了一间简易理发店,还广泛动员村民前往理发。
“有了这间理发店,在家里就能有稳定收入,不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一个月约有2500元左右收入,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谈到理发店,孙兴桐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孙兴桐妻子正在喂猪。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摄
发展养殖 好学勤劳助力脱贫
在孙兴桐家不远处,有一片栅栏里面圈养着一头头毛色黑亮、茁壮健康的黑猪,这是孙兴桐家的另外一份产业。
由于身体不便,孙兴桐一家无法像普通农户一样以种植业为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新荣村帮扶责任单位乐东卫健委为孙兴桐家庭购买了4头猪苗。从此,这4头猪苗点燃了孙兴桐一家脱贫致富的希望。
“收到猪苗后,我爱人每天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去打理。”孙兴桐说道。通过向其他村民请教养殖技巧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孙兴桐和妻子慢慢熟练起来,养猪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正是因为夫妻俩认真勤劳的管理,如今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20多头,年收入可达一万多元。
“孙兴桐的热情好客、勤劳朴实是全村闻名的,他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走出脱贫致富之路,这份精神很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新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法康感叹道。从依靠低保金勉强度日到如今技能产业双丰收的美好景象,孙兴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入新家 生活红火谋发展
在茂密翠绿的槟榔树环绕中,孙兴桐家135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新房显得明亮干净。2016年底,在危房改造政策的资金支持下,孙兴桐拆掉了被评为D级危房的老宅,建起了新房和配套的厨房厕所,还配置了长短沙发和大彩电,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止住房问题不用再担心,两个孩子的教育、全家人的医疗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孙兴桐也不再担忧。“教育补贴、家庭医生、村里莲雾产业分红,这些后顾之忧政府都帮我解决了,我只需要努力打理好理发店的生意和继续养好猪就行。”
“孙兴桐家庭条件很贫苦,但是他坚强肯干,从不放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的劳动,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看着也为他开心。”黄流镇新荣村村支委吴开珠笑着说。2018年10月,感受着慢慢变好的生活,孙兴桐激动地在脱贫确认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一名光荣的脱贫户。
看着两个孩子即将长大成人,一栏健康的黑猪即将出栏,理发店每日生意红火、顾客盈门,孙兴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我虽然身体不方便,但是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只要努力去拼搏,一定就会收获幸福富裕的生活。”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乐东5月7日讯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责任编辑:郭微微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