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5月7日消息(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5月5日清晨,海口开始点对点销售猪肉,两天来,越来越多的销售点方便市民购买。这些猪肉在装进菜篮子前,都叠加了哪些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呢?就此,南海网记者采访了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书记曹宗喜博士,请他从我国动物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监管措施,科学讲解国家是如何保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曹宗喜向记者提供了很多法律法规,他梳理出其中五道关,它们是产业链中无论如何“跳不过去”的国家监管。
第一关,国家注重养殖环节监管,养殖场(户)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按要求必须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承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第二关,生猪离开产地前,要过产地检疫关。
第三关,运输生猪时,沿途都设卡进行严格的检疫,只检疫合格证才能通过。
第四关是屠宰环节,每个屠宰场都要进行查验检测,包括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的查验检测。
最后,在市场流通和产品加工环节,市场监督部门在销售中会进行严格的检查。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国家对畜禽产品的生产、运输、屠宰、加工到最后的消费,有一套完整的检验检测体系和机制。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是安全的,经加工后可以放心食用。”作为畜牧专家,曹宗喜十分肯定地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子薇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