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青松村力促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开花 巧用轮作 发展多样“短平快”产业

  白沙青松村力促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开花

  巧用轮作 发展多样“短平快”产业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瞧,咱村今年第一次种的海花红辣椒个头多饱满,估计还能再采摘1个多月,仅此一项就能增收20万元。”5月12日一大早,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陈立斌就已和村民们在辣椒地里忙开了。

  田地里,翠绿的叶片下,垂下一串串火红的海花红辣椒。村民三三两两地提着篮筐或尼龙袋,手脚麻利地采摘。“我今年种了1亩多,摘了快2个月,已经入账6000元。”贫困村民邓永观乐呵呵地说。

  陈立斌介绍,青松村距离白沙县城约60公里,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加上管理粗放,传统农业种植成效不好,全村348户中有183户是贫困户。2015年,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选派他远赴青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此后,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支持下,青松村大力发展山兰稻产业。青松乡挂点干部王雄介绍,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青松村山兰稻种植从最初百余亩增加至800多亩,成为近年来该村脱贫摘帽的主打产业。截至目前,全村仅剩1户2人尚未脱贫。

  今年2月,陈立斌再添新使命,担任青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也更多了。“产业要多点开花,村民增收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他说,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青松村应利用山兰稻轮作的时间,拓展其他“短平快”特色农业产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就在咱村外的霸王岭上栖息繁衍,这说明青松村的生态环境很好,发展特色农业很有前景。”陈立斌介绍。据悉,省农科院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与精准扶贫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杨文平多次率领农作物专家前往青松村,与当地扶贫干部商榷因地制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脱贫计策,帮助村民提高种养技术水平,为白沙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在省农科院的帮扶下,今年以来,乡村振兴工作队与驻村扶贫干部动员30多户农户首次尝试种植40多亩海花红辣椒,并与农企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让农产品销售无忧。

  省农科院工作人员介绍,海花红辣椒成长周期短,但采摘周期长,多销往省外市场,市场效益可观。当地扶贫部门与乡村振兴工作队力推“种、产、销”无缝衔接的模式,无疑是力助产业发展的一项好举措。

  此外,青松村还动员村民在山兰稻田地里轮作种植了40多亩的红皮花生,这批花生下月就可收成。“花了短短三四个月时间种植,估计能收成万余斤,增收四五万元没问题。”陈立斌说,轮作种植既能增收,又能改良土壤,有利于山兰稻生长。

  他说,今年工作队争取引进企业,打造山兰米酒制作工坊。此外,青松村的南药益智种植已达到一定规模,今年也要寻求合作单位,进一步挖掘益智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发展多种产业,拓宽增收路子,陈立斌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一直在思考和行动,他们辛勤的汗水洒满了崎岖山路……

  (本报牙叉5月13日电)

责任编辑:李明珠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