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优秀家风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推动力

  苗小江/图

  温丽华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党中央把“乡风文明”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家庭是乡村的基本单位,家风是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与乡村文化密切相联。家风好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村风正,村风正则文化强,文化强则国家强。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优秀家风的推动力应得到有效激活。

  必须正视乡村文化衰落的现实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立国,在耕作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代代相传,形成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乡村文化。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滚滚浪潮下,乡村出现了凋敝,乡村文化出现了衰落,“乡愁”成为当下人们的稀缺品。乡村文化的衰落大体表现为主体的缺失、内容的消失、载体的流失等现象。具体而言,如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妇孺,文化程度较低且创新能力不足。又如,一些乡村过分追求城镇化,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遭到建设性破坏,使得乡村的独特性、文化性、归属性缺失。再如,各地乡村文化建设,大多通过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娱乐活动这两个阵地开展文化建设,难以激发起村民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只能流于形式。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并采取多种强有力的措施,在一定程度有效保护了优秀乡村文化。但文化是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力量与信仰,依靠外在力量的干预,还是不够的,只有与内生性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促进村民的觉醒,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

  优秀家风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优秀家风能够以亲情呼唤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回归,以全面性教育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以潜移默化优势提高乡村文化建设阵地的吸引力,这份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最真挚、最朴素的文化形态,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中华民族有着深切的家国情怀和浓厚的家国文化,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走得多远,家永远是启航的地方,是心灵的港湾和最终的归宿。这份对家的情感,可以驱动缺位的主体不断回归,农民工回归农村,赡养父母、教育儿女,在实现家庭义务的同时传承乡村文化。有识之士学成归来反哺乡亲,用知识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中华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含有形的家训、家规和祖辈无形的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优秀家风在个人层面要求“修身养性”,教导家人俭以养德,注重道德修养,“宁可终身不作官,不可一日不作人”;社会层面要求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仁者爱人”,要求家人平和待人、乐善好施,“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国家层面,将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追求立小家为大家,实现“精忠报国”的伟大目标。这些丰富的家风传统是乡村文化最宝贵、最稳固的资源,不会遭到建设性的破坏,有效弥补了乡村文化建设内容的消失。家庭也是乡村文化建设最牢固、最永恒、最有效的阵地,优秀家风的吸引力在于其潜移默化性,将形而上的文化因素转化为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这也反映出从家出发,达到改变社会、源清流洁、强基固本的目标。

  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抓家风促乡风

  抓家风促乡风,需要政府、村民、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风村风教育工作格局。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入手,有利于促进优秀家风和乡村文化建设循序渐进的开展。

  知,即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以完善村民对优秀家风的认知。政府应该广泛开展中华优秀家风宣传教育活动。在村内公共场所张贴“中华好家风”“中华好家训”等宣传画报,开展如“晒家风、演家风、传家风”等相关的主题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之家”“最美家庭”的评选活动;开展“寻找身边的好家风”等活动,充分挖掘村内好家风事例,树立榜样加大宣传。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校园阵地的积极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的通力合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好家风+”模式,宣传好民风、好村风。

  情,即寻求农民需求与优秀家风、优秀乡村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促进农民认知优秀家风、优秀乡村文化与他们个人生活、家庭成员成长、家族兴衰成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情感上认同优秀家风。尤其应引导农民根据家庭成员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家庭的家训、家庭教育模式等,让农民意识到优秀家风有助于摆脱此刻的困境,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政府深入基层,把握农民家庭的矛盾点和需求点,恰当地激发农民对优秀家风的情感体验,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意,即充分发挥家规、家训的规范作用,将家规与乡规民约结合起来,从制度的角度保证家风的约束作用,帮助村民在优秀家风和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家规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立规矩来磨练和提高家庭成员的意志力,使之能够专注于目标,迎难而上。在制度建设中应该明确建设的目标,突出该村庄的特色亮点,通俗易懂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同时,要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显性奖励与隐性惩罚相结合、家庭监督与个人自主相结合的原则,使各项制度作用得到彰显。

  行,即将家风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注重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村民将家风、乡村文化内化为个人品质。因此,家庭应发挥第一课堂作用,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优秀家风贯彻落实到具体生活中,通过点滴细微的生活实践向子女传递尊老爱幼的良好教养。学校应承担好文化教化责任,将家风教育和学风教育、校风教育结合起来,联合家庭的力量,开设“家长学校”,同时,结合中华传统节庆日开展家风教育实践活动。政府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整合资源,将“家风促村风”口号具体落实到实践,还应大力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新二十四孝”“续家谱、立家规、传家训”等活动,使家风建设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标题:激活优秀家风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常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