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 家长把直升机开进校园是在“炫富”吗?

  近日,有网友爆料,一名北京学生家长把直升飞机开到了学校。

该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认为学生家长把飞机开到学校是在炫富,

还有网友质疑是否取得了飞行手续。

5月12日,记者从当事学生家长陈先生处了解到,

把飞机开到学校并非个人行为,

是应校方的邀请配合完成科技节活动。

活动前一天已完成航线和准飞的申请。

  

  【开直升机到学校,都别酸了】

  反观此事,人们不禁应该问问,本来一件驾机“友情客串”配合学校教学的好事,怎么就在网上引发了一场舆论闹剧,怎么就引来那么多想当然的猜疑和刺耳的风凉话,怎么就被那么多人泼“酸水”、冷嘲热讽?为什么如今人们看问题,特别是网上评论,总喜欢先入为主、揣测妄议,随意给人扣各种黑帽子?

  事实上,只要来路正当,没有为富不仁、仗势欺人,人家纵使有钱又何错之有?何况这架飞机并不算一架私人飞机,而是专门拿来“跑出租”的。同样道理,只要不是为了炫富和显摆,纯属一种正常活动,哪怕他真的是开飞机来接孩子了,又凭什么对其说三道四,想着法子将其行为妖魔化?这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吗?

  学校举办一场科技节,安排“家里有飞机”的家长驾机前来“助阵”,采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孩子们“手摸为真、眼见为实”,贴近观察,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总比摆个模型充数以及那种空洞的讲解或放教学片效果要好吧?既然学校有这个想法、孩子们有这个意愿,而人家家长刚好有这个条件和便利且又愿意友情配合,这岂不是一种两全其美之事?这有何不可?又碍着谁了?

  看看孩子们围在飞机前那种兴奋劲和单纯、快乐的表情,就知道这场活动和这次客串是成功的,大家就别酸了。相比我们小时候只能叠纸飞机,难道不该庆幸今天社会发展进步造福孩子们吗?相信今后别说一架小小的直升机了,也许哪位家长把孩子们全接到机场去体验一下自家的“大飞机”又有啥不可能的?(东方网 徐建辉)

  【“开直升机进校园”真的是“炫富”吗?】

  在信息明朗之前,“炫富”猜疑像条件反射般启动了一场不小的舆论。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学校属于教育场所,人们对其中应有的平等始终保持着一种合理预期,其中就包括了不能通过任何人为的手段彰显学生之间身份的三六九等,而如果家长刻意炫富,必定会刺激其他学生、家长的内心,引发不愉悦的观感和心理,因为造成了事实上的身份差别;另一方面,“炫富”行为与中国人推崇的低调行事相悖,且由于贫富差距引发的群体性对立心理也一直存在,所以一旦有“炫富”行为,便会极大概率遭到“炮轰”。

  正是因为这种敏感性,导致不少事件被过度解读或者被误读。对“炫富”的过度敏感,其背后的缘由是“仇富”,尽管“仇富”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在其中,但如果对实情不加了解便敌对和攻击,这显然又陷入了一种思维懒惰——只要看见具有一定冲击力的事情,便开启“仇富”模式,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讨伐,硬扣上“炫富”的帽子。学校的这起事件,其实相当于一个缩影,它映射出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视财富为“原罪”,或者说,将一切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人都进行“有罪推定”,进而盲目仇视。

  这种心态的产生固然由一定的客观条件导致,但如果将它时时刻刻拿出来怼别人,实际上就成了一种“病态”。事件中处于舆论漩涡的这位家长,就不胜其烦,并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必须让热度降下来”。可以想见,此事对他已经构成了极大的困扰。舆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他的行为进行消极定义,不仅是对个人的伤害,也将他热心参与学校公益性活动的意义彻底抹平。而这种舆论的可怕,也必定会让其他家长今后在参与学校的活动时心生忌惮,不敢再全力以赴。

  当然,“炫富”行为确实不少,由于一些人对财富观、金钱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不够,社会中的“炫富”行为或许很难停止,而因为贫富差距引发的“仇富”心理一时也难以消除,但至少,我们应该在遇到类似事情时可以稍微有点耐心,弄清楚真相后再说,而不是随意树立一个“假想敌”,然后不由分说地将他(她)钉上舆论的“十字架”。(三湘都市报 张英)

  【家长开直升机进校园,这次不是炫富而是在施教】

  呵护孩子们的童心,让孩子们远离“炫富”,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因此每当出现类似社会事件,总能引起一些网友围攻。但是,呵护孩子们的童心,不能把孩子密封在一个完全不接触外界的环境中。家庭间存在经济条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情况,父母没必要对孩子过多隐瞒。成年人在这方面的遮遮掩掩,反而暴露出成年人的不自信和价值观的不健全。相反,适时告诉孩子自家的情况,引导孩子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让孩子养成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品格,才是一个家庭真正该做的。

  因此,北京学生家长开直升机进校园不仅给学生做了科普,也给广大学生家长们上了一课。面对社会财富拥有的不平等,没必要急着去批判。无论是建设一个校园,还是推动社会进步,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出一份独有的力量,这并不完全以金钱的多少为衡量标准。家长们自己要带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物质得失,并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们,才能真正让孩子们避免受到物质的侵蚀,拥有一个快乐而单纯的成长环境。(浙江新闻客户端 李攀)

  【家长把直升机开到学校,问题并不在炫富】

  事实上,针对那些带有冲击性的行为或事物,自动套用“炫富”的解释模型去评价,这已然成为很多人的思维惰性了。“家长把直升机开到学校”的桥段,完美契合了公众关于炫富的所有想象,被质疑也就在所难免。

  当然客观说来,一场以“重力”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驾驶一架直升机到场,确实显得太过隆重、太过煞有介事了。某些网友的抬杠,并非全无道理:若是要讲解火箭、航母知识,还要开个火箭、航母到校不成?从本质上说,这一行为已经涉嫌校方对家长资源的过度调用,是极不得体的。家长愿意配合是家长的事情,可学校提出这一“不情之请”本身就是欠妥的。

  一直以来,学校对家长私人资源的不当征用,被包装在“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堂皇说辞下,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一些家长懂技术,而每每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这种服务,有些是“自愿”的,有些是“被请求”的;这次更夸张,有家长从事直升机观光、培训,竟然开飞机来学校做科普……因为孩子,面对学校提出的“请求”,很多家长往往是无法拒绝的。一方索求无度,一方尽量满足,久而久之难免会闹大玩砸。

  “开直升机到学校”,的确不是炫富,因为这毕竟是在公益做科普。但它真的是在“拼爹”,拼的是家长们被学校“看上”的资本、为学校“做贡献”的能力。就此,家长们似乎也有了三六九等,也分出个有用、没用,也难怪会有人气愤难平了。(燕赵都市报 然玉)

  【家长开直升机进校园已经“超纲”了】

  单从活动效果来讲,可谓非常理想。可是,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整体,评价一种教育实践,得看整体效果。很多人的担心正在于这里,讲直升机原理,连直升机都能开进来;那么讲汽车原理时,操场怕是要成了豪车的停车场。无论一些家长是否有心,在事实上都用财富构筑起了一道防线,并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了筛选。如果此风蔓延开来,一般家长和孩子,连参与活动的资格都会被无形剥夺。最让人担心的是,这将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平等的种子。

  不必讳言,当下教育在很多方面都遇到了“超纲”现象,不少问题都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按照老套路也无法解决很多新问题。当然,“超纲”并不完全都是坏事,有些“超纲”还是好事。但不管如何,教育还是要“一切为了孩子”出发,要尊重教育规律、成长规律,不能任由一些社会现象干扰孩子成长。

  就此事而言,草木皆兵的“琉璃心”不必,完全无视的“弹簧心”也不可取,更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留下好的一面,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现在,直升机进校园的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很有可能成为孩子们谈论的话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思考,这件事会不会出现副作用?比如说,那个处于焦点的孩子,会不会因此产生虚荣心?而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会不会因此失落,埋下不平等种子?如果老师和家长重视问题,拿出办法,是能够避免副作用的。

  其实,此事也是一个契机,通过成年人的引导,让孩子们学会思考社会,学会正确面对一些沉重的现实。其实,很多人都矛盾,一方面想让孩子看到社会的一些真实,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些真实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直升机进校园”事件对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齐鲁晚报 毛建国)

都是为了孩子好

及时引导有必要

  来源:三湘都市报、浙江新闻客户端、齐鲁晚报、燕赵都市报、东方网(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