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长兴村工作队解决群众“出行难” 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琼中长兴村工作队解决群众“出行难”,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昔日出行泥满身 今朝路通产业兴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要不是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这下我又得卷起裤腿蹚泥水咯。”5月9日上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兴村被笼罩在一片蒙蒙细雨中,刚刚忙完农活的村民黄啟新骑着摩托车从田头驶来,将车稳稳地停在自家新房前。

  骑摩托车从田头一脚油门开到家门口?这在几个月前黄啟新根本不敢想。过去,长兴村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遇到下雨天稍不注意就会打滑,村民们摔车受伤更是常有发生。

  变化,始于一支帮扶工作队的到来。2018年6月,琼中县委宣传部、海汽琼中分公司联合驻点长兴村后,先后进行6次大排查大走访,全面掌握了村民们的所需所盼。

  驻长兴村第一书记林信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得知修路是大伙最为迫切的愿望后,他们立即协调帮扶单位及镇政府筹措资金,全面铺开道路硬化、沟渠整修、路灯亮化等村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几台挖掘机、推土机不断地向前开挖土石,一条条宽阔的道路逐渐呈现。从去年年底至今,长兴村硬化道路4.159公里、修建排水沟2.1公里、安装路灯144盏,并在道路两旁种上各色花木,一次性完成环村路及“户户通”路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今年2月下旬,乡村振兴工作队正式进驻村镇。熟悉村情的林信文担任长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一职后,开始对全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黄啟新等4户村民因居住在村外,未纳入前期整村“户户通”施工建设范围。

  刚刚反映完问题不到20天,一条条3米宽的水泥路便通到了这4户村民家门口,让他们直言“效率太高”。“以前路不通,很多农产品运不出去,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随着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如今黄啟新和村民们正谋划着发展种桑养蚕、红毛丹种植等新兴产业。

  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始不断激发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上个月起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通过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在林信文看来,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带动产业兴旺,如今正为长兴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海南日报营根5月14日电)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