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问政海南·找领导”栏目暨南海网民心直通车——海南市县领导网友留言板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屯昌4月18日讯(《问政海南》栏目组记者 康景林 姚皓)屯昌县城最繁华的闹市,在东风路与昌盛路十字路口的南侧。昌盛路两侧,店铺密集,人流如织,是县城黄金商圈。然而,十字路口西北角自北向南30余米长的人行道,被一排压红线的瓦房占据,行人至此,必须借用非机动车道行走。这种混行局面,整整延续了26年。近日,南海网《问政海南》栏目组接到屯昌百姓举报,前往探访。
房前:此路不通
224国道穿城而过,在屯昌县境内就是昌盛路,1993年,屯昌县对其进行扩建。按照规划,扩建好的昌盛路宽55米,双向6车道。当时,路修好了,那一排瓦房因“历史原因”没能拆迁,随即成了“紧邻”昌盛路的门面房,压着红线占据了几乎全部人行道,直到今天。
4月16日上午,南海网记者来到这排瓦房前。简易瓦房低矮且破败不堪,因地理位置好,分割出的9间门面房都有商家在经营,人来人往,很是热闹。9家门店约30余米长,门前一字排开种了8棵大树,成为各门店天然的隔离标记。从店门向前一步,便是昌盛路川流不息的非机动车道。
一排没能拆迁的瓦房如今开着一家家店铺,成了“紧邻”昌盛路的门面房,6米多宽的人行道至此戛然而止。南海网记者 姚皓 摄
很显然,店门前这一步的宽度,无法供行人通行,丧失了人行道的功能。
瓦房北侧,是排列整齐的民房,一层门面房都用来做底商,一户挨一户。房门前是海南建筑的习惯手法——留出一米多宽的雨飘,户户相连,形成了整齐的通道。屋主可以坐在雨飘下品茶,闲坐,停放电动车。南海网记者实地测量这里人行道的宽度,6.3米。
然而,临近十字路口,宽敞的人行道戛然而止,被瓦房挡住了去路。
1993年,昌盛路扩建,按路面55米宽度规划,确定了昌盛路两侧民宅的位置,也就形成了6米左右的人行道。很显然,瓦房呈“凸”字形压着红线,而且一压就是26年。
瓦房后一栋三层小楼正在修建中,人行道只剩一条夹缝。南海网记者 康景林 摄
屋后:窄到哭的“人行道”
那么,瓦房背后能通行吗?一米开外,一栋三层小楼紧正在修建中。瓦房门面朝东,面向昌盛路;在建小楼门面朝南,面向东风路,二者的门面一东一南,形成直角关系。中间一米多宽的距离,难道会是一条窄到哭的人行道吗?
就此,南海网记者采访了屯昌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
原来,2018年,在建小楼房主报建时,被规划部门要求将4.1米宽、32米长的地块缩减至2.91米宽、32米长,缩减部分与那排瓦房都压着红线,都属于“规划管控范围”,这个范围内就是规划中的人行道,不允许新建房屋。
现在,屯昌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对这种占道建筑进行管控,监督瓦房主不得新建。“至于瓦房是否拆迁,怎么拆,那是需要多部门配合的政府行为。”
南海网记者在随后的走访中得知,1993年昌盛路扩建时,瓦房就已存在。按道理,26年前修路时,如果预算充足,道路修建期间,就应当先赔偿再拆除,然而岁积月累,这排瓦房终成“历史遗留问题”。
屯昌百姓习惯也好,不习惯也罢,步行至此时,必须与车混搭着走。
瓦房后一栋三层小楼正在修建中,人行道只剩一条夹缝。南海网记者 姚皓 摄
三问26年“断头路”
闹市区30余米长的人行道,26来只能出现在规划图纸中!
《问政海南》栏目组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根据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的相关规定,为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对房屋价值进行评估,并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从远处看修建中的三层小楼和瓦房。南海网记者 姚皓 摄
阅读国家法律极尽详细的规定,回头看看屯昌县城内26年的“断头”人行道,《问政海南》栏目组不禁发出三问:
26年来,屯昌县人民政府是否对占用公共人行道的瓦房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是否拟定征收补偿办法?是否组织对房屋进行过评估?
26年来,如果拆迁不顺,屯昌县人民政府是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申请司法强拆?
26年来,房屋、土地增值溢价上涨几十倍不止,屯昌县人民政府无视闹市区“断头”人行道,不仅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拆迁成本也在翻跟头涨,这种行政不作为造成的国家财产损失该由谁来担责?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