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白沙高峰村生态移民逐步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

查看更多视频

  白沙高峰村生态移民逐步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

  搬出穷山窝 敲开幸福门

 

白沙银坡村。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韦茂金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从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城牙叉镇出发,向南行驶约20公里,在叠翠山林的掩映下,一幢幢黎族风格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这里是白沙南开乡银坡村,也是我省第一个生态移民搬迁村庄。

  “这百香果品相好,口感很不错,一点都不愁订单,上周就发货2万多斤,我请了村里20多个村民采摘都忙不过来。”银坡村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测说。

  作为银坡村集体经济产业,村口旁占地约100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今年5月又迎来了好收成,一个个红红的百香果垂吊在果架底下,王测带着村民们忙着采摘、筛捡、打包,大家干劲十足。

  曾经,作为白沙最为偏远的村庄,连绵群山犹如一道道屏障将南开乡高峰村道银、坡告2个自然村与外界隔绝。尽管乡土难离,但为了呵护生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2017年元旦,道银、坡告2个自然村共计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位于鹦哥岭深处的“穷山窝”搬迁至银坡村,自此告别了大山深处的茅草房和铁皮屋,过上了新生活。

  一次变迁:

  搬出“穷窝”过上新生活

  高峰村有多偏远?

  从牙叉镇往南开乡,一路上,经过晨露滋润的峰峦更显迷人,群山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可山路崎岖从未间断,一侧是壁立千仞,另一侧是深谷沟壑,蜿蜒的盘山道仅能通过一辆车。即便是近年全程修好了水泥路,当地的老司机驶过大约60公里的山路至海拔约1000米的高峰村时,车程也需要3个小时。

  高峰村有多贫穷?

  “一间瓦房三石灶,一条野藤挂家当”是这个村庄几年前的真实写照。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志明介绍,最初,高峰村下辖方通、方佬、方红、道银、坡告5个自然村,共128户600余人。在2015年前,道银、坡告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不通电力、不通通信网络,村民居住的大多是泥墙铁皮顶房屋,有的甚至是茅草房。每逢暴雨、台风来袭,石滩低洼处、漫水桥容易被水漫过,唯一能联系的对讲机信号薄弱,有时一度与外界失联好几天。

  在多重条件的制约下,常规的产业扶贫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地处生态核心保护区的高峰村实行生态移民俨然已成为根治“药方”。

  2015年12月,经过有关部门及学者反复论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坡告村民小组生态扶贫移民实施方案》出台,确定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区域生态修复双赢”的总体目标。2017年元旦,作为我省首个生态移民村,银坡村建成投用,高峰村最为偏远的道银、坡告2个自然村等共计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下定决心搬出“穷山窝”,过上新生活。

  一个样本:

  护了生态富了村民

  “多亏生态移民这样的好政策,才让我们从大山深处走出来,过上了好日子。”搬迁至银坡村后,屋门依旧正对着群山,窗外也是叠翠一片,从最初的乡土难离,到现今的幸福感十足,银坡村村民小组组长符国华心里晓得,幸福的生活已经启程。

  那么,现今的银坡村,有多好?

  在群山环绕间的山坡上,20栋两层小楼依序而建,共有40套新房。“这都是政府出资规划建设好的新房,每户住房约有115平方米,每户每人还分配了10亩可开割的橡胶林,我家当年有4口人就拿到了40亩。”符国华介绍,这里距离白沙县城仅约20公里,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水泥路、饮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已成为当地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样本。

  更为难得的是,银坡村的乡亲们也不再是“日晒三竿起床,落日余晖喝酒”,大伙们劳作创业的干劲十足。除了部分村民被安排当护林员外,符国华还发挥党员帮扶带动作用,与数名贫困户在村外租下百余亩土地轮作种植秋葵、龙须菜等。今年开始,他又寻思着发展养蜂酿蜜产业,目前已尝试养殖50多箱蜜蜂。

  “咱村的百香果基地每年都有分红,每月在这里干工能赚两三千块钱,这比原来在深山里割胶赚得还多!”正在基地里劳作的村民符海英乐呵呵地说。据悉,政府还积极协调村民将精准扶贫帮扶资金入股至银坡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百亩百香果基地产业,并多举措扶持村民发展禽畜养殖、养蜂、益智种植等产业,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一场再动员:

  第二轮生态移民将启动

  49岁的符明荣在高峰小学当教师已经23年了,由于家人住在县城旁,他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骑摩托车往返于牙叉县城和高峰村,也一点一滴见证着银坡村的可喜变化。

  符明荣介绍,近年来,随着白沙精准扶贫工作加速推进,水泥路从县城全程贯通至高峰村,近百间民宅瓦房也陆续修缮一新。而且,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惠及下,高峰村更多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到县城就读公办校。“只有走出大山深处,孩子们才能有更好的读书环境,也才能有更好的希望与未来。”

  近年来,随着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在高峰村画了一个“圈”——方通、方佬、方红这3个自然村均位于生态核心区和南渡江源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高峰村共计百余户将整村实行生态移民,并拟定搬迁至距离县城更近的乡镇。

  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对高峰村实行生态移民搬迁,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将明显减少,这片位于鹦哥岭深处的生态保护区也将得到休养生息,当地的教育资源和人口素质也能得到优化。

  对于这次生态移民再动员,不少村民难掩顾虑,但更多的是充满期待。因为大家看得到,高峰村生态移民搬迁,一次比一次搬得离县城近,既留住了绿水青山,也为当地的贫困群众搬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不想搬,到盼着搬,从解不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到找准生态与扶贫的平衡点,白沙生态移民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

  (本报牙叉5月25日电)

  记者手记

  生态搬迁,“移民”更要“富民”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部山区,大部分区域被划为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位于鹦哥岭腹地的深度贫困村南开乡高峰村,也被划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蓝图之内,实行生态移民,谋划整村搬迁,成为绕不过去的难题。

  “生态移民,重点在‘搬迁’,难点在‘稳住’和‘留下’。”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看来,高峰村生态环境虽好,但受限于交通等短板,就地发展产业脱贫难度较大,只有从大山深处搬出来,才能争取到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但是,生态移民并不是简单的“盖新房、搬新家”,而是要按照我省提出的“十三五”期间生态扶贫移民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除了通盘考虑如何优化搬迁户土地分配机制,引导当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外,还要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对贫困群众做好“智志双扶”、教育扶贫等工作。

  可喜的是,短短2年多时间过去了,从最初搬离故土的顾虑,到现今住得亮堂、舒适,银坡村村民适应了新生活,抱团发展产业的干劲十足;也有村民当起了护林员,用心保护林木,不再任性砍伐山林。更为难得的是,从最初优先安排最为偏远的道银、坡告2个自然村实施生态移民,到现今谋划高峰村整村搬迁,白沙始终坚守生态红线,立足绿色发展的理念从未动摇,步伐走得更加自信、坚实。(曾毓慧)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