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品读海南绣字头巾之美

  糅合黎锦纺染织绣四大技艺 集诗词格言母训家教于一身

  品读绣字头巾之美

廖善新与他的藏品。

廖善新收藏的黎族绣字头巾。

廖善新收藏的黎族婚礼盛装。

廖善新收藏的黎族传统服饰。

廖善新收藏的黎族绣字头巾。

  文\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图\王凤龙

  在位于海口市蓝天路一间不大的收藏室里,年近六旬的廖善新精心珍藏着近百件黎族绣字头巾,这是他花费了10多年时间用心寻访海南黎族村寨搜集而来的,多为清代与民国时期黎族美孚方言绣字头巾,不仅集黎锦纺、染、织、绣四大传统技艺于一体,还蕴含着海南黎族不同时期的母训家教、诗词格言等文化内容。

  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名黎族纺染织绣传承人表示,这些黎族绣字头巾藏品能反映出黎族百姓在不同年代的审美观、道德观,是海南黎族留给世人的宝贵记忆遗产,需要好好保护与传承。

  赋予黎锦艺术精华

  廖善新的藏品长度大多为1米至2米,其中以黎族美孚方言地区的头巾较多,颜色多为黑色、深蓝色相间,这些黎族绣字头巾的装饰图案精致,具有浓郁的美孚方言特色,有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花卉纹、人纹;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为双面绣图腾和技艺,正反面效果不亚于黎族润方言地区的双面绣。

  廖善新将一件件黎族绣字头巾平铺开来,说道:“制作工艺精美,尤其是那一针一线绣出的图案、诗词警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用心来琢磨、研究。”

  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黎族传统织锦》一书曾记载:“(黎族)老年妇女的头巾为黑色,几乎没有花纹图案,中、青年妇女头巾两端织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

  早年,廖善新常奔走于海南中南部山区从事民俗旅游推介,逐渐对黎族织锦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好搜集黎族绣字头巾。

  “这些早期的黎族绣字头巾,一般都是染好纱,织好布,再将文字和图案绣上去的。”在廖善新看来,黎族绣字头巾不仅是一件普通饰品,而是与长筒裙、上衣等组成一套完整的黎族服饰,属于实用品。从外形来看,黎族绣字头巾看似不太起眼,却蕴含着丰富的黎族民俗文化。

  据《海南黎族传统工艺》(2013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介绍,头巾有长巾与短巾两种,早期的黎族绣字头巾使用了黎锦的纺、染、织、绣四大技艺,先将海岛棉用压籽机去籽,接着用脚踏纺机纺线或手捻线、绕线,然后用植物、矿物染色,再用踞腰织机织成长为1米至2米、宽约0.3至0.4米的布条,最后,在头巾上锈成纹案或文字。

  正如《海南黎族传统工艺》所言,黎族的纺织品不仅是平常意义的衣着和用品,它被赋予艺术的精华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丰厚的黎族传统文化。

  绣字寓意丰富美好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分析说,从目前海南黎族绣字头巾藏品来看,不少出自于清代与民国时期,黎族绣字头巾寓意丰富、美好,也反映了黎族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

  据《海南黎族传统工艺》所载:当今黎族,从民族学上分,有哈、杞、润、赛、美孚等五大方言,每个方言的服饰,包括上衣、筒裙、头帕(备注:头巾)、文身、首饰五大要素,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此外,该书还称:“居住于海南岛西部的黎族美孚方言,其头巾和筒裙开始引入汉字做图案。”

  在廖善新的头巾藏品中,最常见的文字是“福寿”“双囍”,也有寓意更为丰富的诗词及律诗,如“正守十年不字在,闺门贤圣学坚贞”“巧出奇花朵朵红,专贞四德並三从”,传递的是清代传统的礼义廉耻道德观;“无事读书习圣贤,词华毕业在闺门”出自清代,“仁德四灵君第一,怀清履浩自流香”出自民国,两者表达的都是崇尚诚信、重文、尊礼的传统信条。此外,“四维修来花千朵,中间绣出麒麟书”“无事先攻毛类笔,能绣泗水圣人书”等文字,体现的是传统男耕女织的劳动价值观与审美观。

  廖善新认为,绣字头巾上的诗词形式独特,题材广泛,又兼顾到诗词格律的基本形式和各种变化,不少作品书法秀美、绣技精湛,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证明,当时昌化江中下游美孚方言地区的文化艺术水平是比较发达的。

  受访中,多名黎族织锦纺染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表示,海南黎锦是世界级非遗项目,绣字头巾因有文字记载,具备了很好的记忆遗产价值,这是黎锦技艺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成品稀缺亟待传承

  据王辉山介绍,海南黎族(绣花)头巾多产自海南岛昌化江中下游区域,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纹案但无文字,另一种有纹案且有文字,两者工艺之美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相比之下,后者更具有文化研究和传承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在位于今东方境内的九龙城、感恩城等地区,汉语言文化比较发达,在日常生活以及文化交流中,当地不少黎族百姓也逐渐崇尚并借鉴汉族语言文字的精华,将汉文化中的诗歌、家训用在黎锦的织绣工艺品上,其中,多用于头巾上,这个传统也随着织绣作品得以传承下来。

  昌江黎族自治县黎族织锦县级传承人刘小珍坦言,目前在昌江擅长黎族绣字头巾技艺的艺人并不多,这小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昌江最为偏远的王下乡等黎族村寨,平时对外交流也较少。

  另据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白沙鲜见掌握黎族绣字头巾技艺的传承人,近些年来也少见源自白沙本地的绣字头巾作品,估测现今散落在白沙民间的绣字头巾作品多为外嫁女早些年携带过来的。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白沙黎族居民与位于昌化江周边区域的市县(昌江、东方、乐东)的黎族人联姻比较多,由此推测当地现存的绣字头巾多来自外嫁女的嫁妆。

  相比之下,东方市民间还保存着一些黎族绣字头巾。据东方市黎族纺染织绣省级传承人符庆香介绍,当地的黎族绣字头巾多存在于东河镇、大田镇,底色相对丰富,大多为黑色、深蓝色,也有红色、黄色。“做工讲究精细,纺、染、绣工序太多,传承有一定难度。”符庆香说,一件1米长的头巾,从构思到编织,再到绣字绣图案,即使是每天织、绣七八个小时,也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这也导致近些年新品越来越稀缺。

  “廖善新收藏的作品品种比较多,上面所绣的文字寓意也很美好,比较难得。”王辉山此前鉴赏过廖善新的藏品,“从这一层面来说,文化融合、民族融合不仅丰富了海南黎锦的内涵,也对黎锦传统技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老匠人的先后离世,黎族绣字头巾技艺日渐萎靡,收藏者往往只能从内容以及工艺层面考证或估测织造时间。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