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以房养老”变老无所依,围猎老人当高压惩戒

  日前,央视曝光了中安民生的“以房养老”骗局。

  许多老人参加了这家公司的“以房养老”项目,事后发现,他们的房子被抵押给各种小贷公司,有的老人背负了300余万、年息高达24%的贷款。他们因此不断被贷款公司威胁,逼他们赶紧卖房还贷。

  今年3月,受骗的老人们选择报案,警方进行立案侦查,刑事拘留了88名犯罪嫌疑人。

u=3980389611,1922234098&fm=26&gp=0.jpg

资料图,来源网络

许多涉案老年人失去房子又拿不到养老金

落得老无所依的无助境地

引发舆论热议

  【网友:骗老人钱太可恶,希望严惩】

微信图片_2019052717285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527172848_副本.jpg

  【防“以房养老”骗局,须加强基层治理】

  “以房养老”骗局,折射出老人们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匮乏。涉及房屋处置这一重大的问题,既不和儿女商量,也不求教于法律专业人士,而是只听一面之词,懵懵懂懂之下,就轻率在合同上签了字,几乎弄得房财两空。这对于当事者乃至所有老年人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一课。老年人亟须提高防骗意识,彻底打消天上掉馅饼的幻想。

  不过,也不能全怪老人们的轻信和无知,要怪主要就怪骗子们的骗术太高明。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安民生的“以房养老”骗局,假借有关国家部委名义。中安民生的宣讲活动,不仅公开进行,规模也非常之大,最多达上千人。老人们怎会知道,骗子们会如此大胆,如此招摇。

  骗子们的胆大和招摇,反衬出基层治理的松懈。骗子爱挑老年人群体下手,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中安民生在基层社区大规模组织老年人参加的宣讲活动,基层相关部门不可能一点看不到,可这些部门为何对此没有多一分敏感?更不消说,骗子们打的还是国家政策、国家部委的旗号,显然更需要基层谨慎对待。这提醒大家,尤其是基层部门需要更多责任心,及时关注此类活动并进行核实。

  基层治理,理当是一个精细活。近年以来,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推动网格化管理,就是意在改善基层治理的粗放,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感知。如果能秉持这样的理念并付诸行动,那些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骗局,自然无处遁形。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而出现认知盲区和误区,这是难免的事情。最可怕的,其实是无助,当老年人因为知识、经验的缺陷,遭遇骗子精心构筑的陷阱时,没有人来提醒他们,没有人来施以援手。让老年人群体避免陷入“老而无助”的困境,不再沦为他人的鱼肉,我们的社会,尤其是我们的基层部门,必须要负起责任来。(新京报 国华)

  【严查以房养老骗局背后的“套路”】

  当前老年人掉入“以房养老”骗局后,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的局面值得深思。目前,因“以房养老”而失去房屋的受害者,很少能够追回房产。究其原因,“以房养老”骗局的涉案公司往往专业化分工、流程化特征明显,导致受害老人维权难度极大。一些老人被骗子忽悠而签下抵押房产的借款合同,还莫名其妙地签下经公证的“委托书”放弃抗辩权。获得“全权委托”的骗子可以“合法”地随意处置房产,价值数百万的房子甚至以几千元价格贱卖。

  一些“以房养老”欺诈案例表明,部分“以房养老”骗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显的“套路贷”犯罪特征。不法分子精心设计出“借款+委托售房”的模式,存在着规避国家法律的明显意图。同时,一些案件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公证机构、放贷者、委托代理人、买房人共谋勾结的痕迹。在这些“以房养老”骗局中包含多个法律关系,有老人与放贷者之间的借贷合同纠纷,还有房屋被委托代理人出售的房屋买卖民事纠纷。因此,即使行骗者被依法制裁,老人们也难以讨回公道、要回房产。

  在一些“以房养老”骗局中,还存在明显的暴力行为,许多案件都是多个壮汉采取打砸方式硬闯入受害老人家中,一些老人甚至是连人带物被扫地出门、扔进楼道。“以房养老”欺诈案中,往往隐约可见分工明确的犯罪集团,同时还有专业的财务、法律人士各司其职。这些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性利益为目的,由不同的犯罪分子分阶段实施物色被害人选、诱骗签订合同,犯罪后期主要以威胁、胁迫等暴力手段驱赶被害人并占有其房产。

  种种迹象显示,“以房养老”骗局与“套路贷”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关部门应厘清“以房养老”骗局的犯罪特征,并参考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司法实践,及时出台法规严打“以房养老”欺诈犯罪。不能让受害者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必须以法律武器脱去犯罪分子身上披着的“合法”、合同的外衣,必须迅速关闭骗子攫取老人房产的方便之门。(北青网 樊大彧)

  【以房养老变老无所依,围猎老人当高压惩戒】

  对广大老年人来说,被各式各样的以房养老骗局围猎,有专业知识、信息缺失的因素,毕竟这是一项相当专业、复杂的资金运作;也和缺少子女照料息息相关,因而容易被骗子公司的各类关爱型福利蒙骗。

  不得不提的是,“以房养老”整个行业由于处在兴起的阶段,相关的制度设计和规范没有及时跟上。对以房养老国家明确规定了试点的城市,并对试点的保险机构,提出了营业年限、注册资本的门槛要求。但现实中,各类不具备资格的金融诈骗公司,依然能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来忽悠老人,非法集资诈骗,这说明金融监管还是存在一些需要修复的漏洞。

  在以房养老的概念刚推出时,它曾饱受期待,尤其当下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4—2—1的家庭结构下,子女工作忙没有太多精力来照料老人,以房养老因此被当作传统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解决“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穷老人”现象。

  但五花八门的骗局,多少会使得政策偏离本意。以房养老遇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市面上的骗局太多,导致一些有真正需求的老人出现了畏惧心理。所以不论从保障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权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考虑,都有必要对以房养老进行重新审视,不能因为它的群体小众,就缺少约束力度。同时,对那些不具备以房养老资质的金融公司,必须拿出高压监管的势态。(光明网评论员)

u=313358945,1478482891&fm=26&gp=0.jpg

你看中的是它的利息,

它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老人们想着养老金,

但是骗子公司想的是老人们的房子。

赶紧提醒家人朋友,

别被骗了!

  来源:新京报评论、北青网、光明网(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