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读 | 精神船屋,见证黎族文化与历史

  遇见好文,遇见更好的你。朋友们好,南海网客户端椰读又和你见面了。本期为你推荐好文《精神船屋》,南海网主播天琴读给你听。

精神船屋

作者:段万义

朗读者:天琴



  车越海南东方市玉龙山,久仰的古老白查村便与我执手相看两欣然。

  扑面而来的白查村,随椰风吹拂演绎成一枚千年历史的歌谣,将久远的时光夺了回来,镶在了祖传的船型茅草屋上,为后人奉送了难以言谢的瑰宝。整村的船屋,在各种热带果树的映衬下,默默地诉说着质朴与沧桑。据说,黎族先人渡海上岛,此地荒无人烟,于是将船倒扣在地面上遮风挡雨,勉强用作自己的居所,以后他们便以此为模型建造自己的房屋,渐渐演化为船型屋。

  伫立在村口广场良久,远山如黛,古风悠然,如逢世外。忍不住进入船屋,只见整个空间长而阔,房屋分前后两节,两端开门。屋内留下用三块大石头垒起的“三石灶”的残迹,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厨房。可以想象,过往的炊烟不只驱赶了草木蛀虫,且温暖了人心。地上还铺有落满尘土的席子,看来此处便是卧室无疑了。一切皆展示着其原始特性,让人感叹那是消失久远的一些音符,在恍如隔世中续了一次难得的奇缘。

  船屋中间立有三根高大的柱子,据当地黎族人说这叫“戈额”,是男人的象征;两边有六根短柱帮扶,叫“戈定”,象征着女人,意即由男女构建方成完整的家。木柱多为心材,下面垫有石块,不仅为了美观,而且起防潮之功。重踏屋内泥地,坚硬平整,全由粘土加水反复捶打、晒干而成。抬头看拱形屋顶,以竹木藤扎架,先一层层细致地铺上特别形制的茅草毡,再盖上当地特殊的茅草。墙壁以竹干细密编制,再糊上稻草泥,将之抹平,仿如抹平一家人的心酸事。

  出来后,门口斜下低垂的茅草触及了我的肩头,犹如一位时间老人致以亲切的问候,想来便有几分愉悦跃上心头。冬暖夏凉的船屋,茅草檐设置低矮,几乎延伸到地面,在多台风的海南,大抵是为防风防雨之用,这足以显现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几千年的黎族建筑的结晶,看似取材简单,而实际非常讲究,令人叹服。

  据介绍,在这个“中国传统古村落”里,黎族人从小耳濡目染,大多延续了古法船型屋建筑技艺,因而其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从时间上讲,若一家人建造一所这样的船屋,大约需要两个月。但村里人盖房往往是左邻右舍一起帮忙出力,花上短短的五六天即可,其团结互助可见一斑。

  移步村东南,缓坡上有一排集中的谷仓。小小的谷仓为日后的生活储备保障,看似船屋的附件,实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状大致与船屋相仿,但防潮防鼠是首要任务,因而谷仓不像上述的落地式船屋,而是以基石垫底,离地悬空,上架纵横方木,铺上木板作为地板。顶端架圆梁,房顶由竹、木架设,以茅草盖顶,用于防雨。谷仓内外用粘土和泥糊一层,地板糊一层几厘米的泥,均起到密封作用。

  在村头村尾的僻静处或主屋的旁边,见到一种小房子,系黎家闺女豆蔻年华之际独居的闺房(黎族称“隆闺”)。这种不设灶的小睡房,只有一镜一梳的简陋布置。孩子大了,便不能再与父母及弟妹同住一间房,于是小房子应运而生。

  村后的苍老厚皮树,在此守候着见证黎族文化与历史的船屋,也守候着时光的消逝。

  (文字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

  朗读者风采>>

  南海网主播 天琴

  往期推荐>>

  椰读 | 一条性情的河流

  椰读 | 南丽湖之韵

  椰读 | 春天,写满了大海的味道

  椰读 | 走进黎家节日盛宴——山栏节

  椰读 | 温婉而清秀的文昌河,从远古流到今天

  椰读 | 老爸的老爸茶

  椰读 | 到铜鼓岭观海,领略大海浩瀚的含义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椰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