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规范的统一:政治学的发展之路

  没有对规范的自觉,难以捕捉政治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

  创新与规范的统一:政治学的发展之路

  政治学学术规范有多重要?

  顾名思义,学术规范其实就是做学术的基本章法和规则。“所谓学术规范,就是一门科学由学术对象、学术成果、学术评价以及学术风气等构成的标准系统。”学术规范说到底还是做学问的谦卑、诚实和严谨性,尊重前人和同行的研究贡献,尊重学术共同体约定俗成的研究惯例。虽然传统的学者往往认为“文无定法”,但这可能对文学性的写作更为适用,对学术研究者而言,特别是在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之初,最为重要的莫过于遵守这些“定法”。因为,不论是学术研究过程抑或学术写作和学术表达过程,经由学术界的长期演进,显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规则和章法,学术界的所有同行都遵守着这些定法。若不遵守,相关的学者就会被称为“野路子”“未入行”,或者让人很难评价。就此而言,学术规范其实就是对学者和学术后备队伍的规则训练与基本约束,它是学术科学性的一个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主管部门和知识界共同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以规范国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和学术评价等事项。而学术界内部,部分学者也早就在努力地推动学术规范化。

  政治学的学术规范性有待加强

  在社会科学的版图中,政治学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政治学相比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与管理学,我们不得不说政治学的学术规范性有待加强。从基本研究规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范式)、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写作规范到学术批评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国内的政治学都存在不少问题。有一些是整个学术界的共性问题,有的则是政治学自身特有的。比如,有的学者在未能充分梳理前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草率地自造概念、建构理论,让同行无法对话。

  国内的政治学研究在学术规范性和方法运用上表现欠佳,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强调“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微言大义,现代政治学的学术研究也只是从清末民初才开始的。民国时期的政治学主要效法日本和欧美的学术传统,学术规范性有一定的成绩。学术规范是一个长期训练和传承的过程,政治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不能稳定而持续地积累,其中的学术规范的养成也就受到影响。在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训练方面,长期以来,国内政治学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全面接纳也是相对晚近的事。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政治学者已开始了实地调研或问卷调查之类的科学研究,但显然并未在政治学界成为主流。政治学界比较明显地重视并走向实证主义,其中的一个主要契机在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村民自治相关研究所启动的实证潮流。但草创政治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并不意味着相关研究在方法上的成熟和方法论上的自觉。再如,除了少数高校的政治学非常重视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外,大部分设置有政治学相关专业的国内高校,一般只开设了“社会调查与统计”之类的课程,在统计分析和计量方法方面,的确显示出与相关社会科学专业的某种差距。这与国外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学状况形成了鲜明对照,因为在美国政治科学的训练中,教师和学生在相关分析技术上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社会科学,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学学术创新与规范的关系

  政治学的学术创新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运用新材料和新事实,按照原有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证伪了既有的结论或理论,或者得出新的结论;二是通过新的研究路径、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分析技术,对原有的事实和材料予以新的研究,得出新的认知;三是运用新材料和新事实,通过新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建构新的理论。显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政治学学术创新,都是在相应的规范下完成的。具体而言,有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强调:

  其一,没有政治学研究基本规范的自觉,就很难准确地捕捉政治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例如,面对中国社会近二十年来不断增多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学者往往看到了其中的个体心理机制和社会集体行动的逻辑,但政治学者基于学科的独特眼光,可以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下,看到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塑造和回应机理,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逻辑。政治学学科的这种研究规范,显然是政治学者对同一议题可能有所创新的依据。

  其二,没有政治学研究程序规范的支撑,政治学的研究将显得随意而无章法,难以保证政治学研究的质量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更无法使政治学的研究过程得到其他学科研究者的理解和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恰恰是国内政治学界的一大危机。由于在研究程序规范和研究方法运用上的“低端”或不规范,其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者往往对政治学者的研究过程表示质疑。或者,对于本属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或主流议题,其他学科的学者往往基于更为规范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形成了更为优质的研究作品,这种作品反而成为政治学者需要阅读和引证的文献资源。这样的现象在当前无疑是非常突出的。

  其三,没有相应的发表规范和讨论规范,政治学的学术创新难以获得学术共同体的理解和承认。不符合发表规范的研究成果,要么难以面世,要么不能及时面世,这都影响了作品参与学术对话的可能性。不遵守学术讨论规范,学界同行也将难以与其对话,甚至难以作出评价,这样将不利于建设性共识的形成。如前文所讲的政治学本土化固然很必要,但政治学研究的本土化也应在既有的学术规范下展开。若违背基本的学术规范和方法规范,政治学研究的本土化就将脱离学术发展的正常轨道,进而影响其被学界认可的程度。 (作者为武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新知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