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队|乡村振兴工作队为望楼港做足“渔”文章

点击进入专题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乐东5月3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姚皓)从一个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社区到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带动当地增收致富走出了卓有成效的第一步,乐东黎族自治县利国镇望楼港社区的变化是巨大的,而这些都源自乡村振兴工作队的进驻。

  乡村振兴工作队是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第三批)之一,海南向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派出8083名干部组成2757支乡村振兴工作队,为带动500多万农民成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实现融合发展,建设全岛自贸试验区做出积极贡献,望楼港社区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空壳”社区 传统渔业生产落后

  近日,记者走进乐东黎族自治县利国镇望楼港社区,这里共有居民860余户3800多人,没有农业用地,居民们只能靠海谋生,其中80%的劳动力从事海洋渔业生产。近年来,由于近海资源匮乏,渔获量大为减少,加上居民都是单打独斗,社区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收入也每况愈下,望楼港的传统渔业生产落后,亟待转型升级。

  “过去我们这里的渔民都是传统的经营方式,下海捕鱼然后拉到市场上去卖,虽然有时抓得挺多但是拉到市场上卖出不去,只能丢掉,收入很不稳定,让我们感到很头疼。”当地渔民冯梅感叹道。

  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查看望楼港社区石斑鱼养殖厂情况。南海网记者 姚皓 摄

  书写“渔”文章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面对社区存在的情况,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后与当地渔民同吃同住,和当地群众一起书写“渔”文章。“过去大家都是各管各的,没有形成集体力量,工作队成立后首要的就是将大家集中起来,发展集体产业经济,让大家都富起来。”望楼港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洁介绍,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后,充分挖掘本地渔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带动社区开办烘干厂和养殖厂两个集体经济项目,并顺利注册成立集体企业,完成与解决了企业的建章立制和技术、销售渠道、项目用地等工作,开始发展海水产品烘干项目和石斑鱼养殖项目。

  其中,海水产品烘干项目实行采购、烘干包装加工、线上网络销售和线下实体超市销售一体经营,渔民们打回来的鱼不仅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销量还大大地增加了。石斑鱼养殖项目主要为石斑鱼幼苗标粗出售和石斑鱼养殖,现有养殖高位池16口,销量也相当可观。

  “短短几个月时间,望楼港就从一个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社区,到完成了68万的营业额,毛利达18.3万元。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计划到2020年底,我们还要实现营业额和利润翻番目标,年利润达100万元。”望楼港社区党支部书记符天友说。

望楼港社区石斑鱼养殖厂。南海网记者 姚皓 摄

  拓宽集体营业范围 社区居民不断增收

  “渔”文章写好了,“渔”文化搞活了,望楼港逐步扭转产业发展方式,集体经济项目引领群众转变粗放的渔业生产方式。张洁介绍,未来,望楼港社区还将继续做大做强石斑鱼孵化、幼苗标粗养殖项目,采取“合作社+居委会+企业+社会资本”经营模式,通过吸引居民资金、资源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居民变股东,提供物业、物流、餐饮、品牌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服务、拓宽集体企业营业范围。力争3年内吸引50%的居民入股集体企业,入股资金达400万元,年盈利达1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人。

  除了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工作队还深入帮助望楼港社区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社区的道路硬化,排水沟修起来了,路边的垃圾也少了,环境发生了大变样。“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给我们带来的利好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我们不仅不需要再为生活担忧,还有了更多的盼头,社区富起来、美起来了,以后还要强起来!”渔民冯梅高兴地说道。

责任编辑:章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