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部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仍“重建轻管”

  2019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执法检查组赴临高检查时发现——

  部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仍“重建轻管”

  开栏的话:6月3日至18日,主题为“源头治理污染,守护碧水清流”的2019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将赴海口、三亚、儋州、东方、临高等市县,就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任务,开展《海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工作,以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用法治的力量保护海南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海南环保世纪行”专栏,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报道,敬请关注。

  ■ 海南日报记者 李磊

  6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前往临高县临城镇的文书村下辖的文书自然村、临城镇头星村下辖的龙茶自然村、文澜江临城河段等地进行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发现尽管临高县近年来投入大笔资金建成了一批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但目前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位于文书村中的污水处理项目属于人工湿地型污水处理设施,建于2017年,投资共计200余万元。按照设计,村中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经过处理设施中的人工湿地中的沙土过滤和植物根部吸收,净化后流入下一级沉淀池中汇集沉淀,再将达标后的处理水排入沟渠。

  检查组成员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检查组不久前在文书村暗访时发现此处沉淀池内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显然已很久没有使用。虽然此次在检查组到来前,沉淀池里的杂草已被拔去,但由于沉淀池已失去了污水处理功能,全村污水没有通过管道收集至处理设施,而是直接排入附近沟渠。

  随后,检查组在龙茶村发现,这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管理情况也不乐观。在该村的低洼处建有一座具备一体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座2018年7月完工的设施共计投入150万元建设,但因为该设施在建造过程中存在缺陷未通过验收,导致了设施至今无法投入使用。在现场,海南日报记者发现,这座闲置了近一年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管道已经被污物堵塞,蓄水池内臭气熏天。据龙茶村村民反映,每逢下雨天,当雨水流入这座污水处理设施附近洼地,刺鼻的气味便在村中飘散,住在附近的村民意见很大。

  临高县提供的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显示:近年来,临高将全县178个行政村共767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整治纳入规划, 2017年投入县级资金3600万元完成了3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2018年,统筹安排地债资金、省级资金和省财政下拨地债资金9151万元,实施4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目前已经完成25个;2019年计划完成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

  执法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指出,此次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说明我省一些地方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依旧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造成一些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在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环境的污染。建议临高县加大对污水处理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让前期投入巨资建成的污水处理项目真正发挥作用。

  临高县副县长王华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临高县在乡村建设了不少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但由于这些项目后续管理需要的资金较大,专业性较强,该县目前还没有制定有效的管护制度。下一步,将尽快拿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管理方案,并督促乡镇方面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设施的监管,将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具体责任落实到村委会、村民小组。

  (海南日报临城6月3日电)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