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扎根更要扶贫交心

  扶贫产业对于脱贫攻坚意义非同寻常。在扶贫干部的带动下,一些贫困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很多贫困户因此脱贫。但随着扶贫干部的更替、离任,加之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部分地方扶贫产业中途撤走、熄火,难以接续,面临停摆危机。(据6月3日半月谈网)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各地扶贫干部在精准识贫、精准把脉的基础上,积极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找路子、出主意。在其带动下,一些贫困地区不仅有了自己的产业,贫困村有了自己的产业,让群众在产业扶贫中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他们对扶贫工作竖起了“大拇指”,也让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梦想照进现实。但是,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随着驻村扶贫干部任期到期,干部轮换变动,导致产业发展空档和断层、难以为继,结果贫困群众不能保持收入稳定,无法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反而出现了收入大幅下降,甚至在脱贫后重新返贫。

  当前,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一些地区扶贫“扶一半”的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讲,是扶贫干部的动能和能量没能转换成为贫困户的动能和能量,折射出个别地方扶贫工作“不实”的表象。其症结就在于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扶贫只是浮于面上,注重个人的影响力和短期的效应,自然也难以让产业真正地融入市场,群众难以成为产业扶贫中的“支撑”,自然就容易出现干部一走,产业难以维系下去的问题,其实也是扶贫工作“不实”的表象。

  过去6年时间,全国累计减贫8239万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差、能力弱,靠自身难摆脱贫困,要避免“干部走、产业散”成为扶贫中的新问题,既需要强化干部交替之间的工作真正地衔接在一起,更需要激发群众在产业扶贫中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成为产业扶贫中的“主力”,才能够避免干部一走,产业就“倒”的问题,这才是从根本上斩断“穷根”的办法。

  一是解开扶贫干部的“思想疙瘩”。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扶贫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学出忠诚信念,学出使命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在“扶志”和“扶智”上。

  二是从制度层面要求驻村干部做好工作的交接。一个干部的工作思路、产业发展愿景是怎么样,继任者可能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前任帮扶干部和继任者充分地交流,手把手地传帮带,让继任者熟悉了解,这是防止“干部走、产业散”的重要抓手。

  三是帮扶干部在驻村帮扶期间,要千方百计激发贫困户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能将扶贫干部的帮扶当成依赖,要通过实用有效的技术培训、指导,契合实际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着力解决贫困户智力短缺的问题,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这样即使帮扶干部离开了,群众也有能力底气把产业发展起来。此外,地方政府也要做好和帮扶单位的沟通工作,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延长帮扶干部的驻村帮扶时间。只要坚持精准施策,拿出“钉钉子”精神,多下“绣花”功夫,何愁扶贫扶不到点子上?(福映秋)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