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优秀与否 母校对毕业生都要“待如亲孩子”

  近日,苏州大学毕业典礼只有部分“毕业生代表”才能出席,引发讨论并登上热搜。

  该校最新回应是,原定典礼方案受场地座位限制,只能邀请毕业生代表参加,目前学校已作出调整,更改典礼时间和地点,全校毕业生均可参加,按校区分为上午、下午两场。

u=2715794309,3907048230&fm=26&gp=0.jpg

苏州大学的及时补救,无疑值得肯定。

但正值毕业季的当下,

只让毕业生代表参加毕业典礼并非只是个例。

此事引发媒体热议

  【参加毕业典礼,不该是“学生代表”的专属权利】

  对学生们来说,毕业典礼犹如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他们不想缺席,毕竟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所以谁都不想用缺席留下缺憾。

  就在去年6月,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就曾引发热议。作者称其所在学校的毕业典礼,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到现场参加,其余90%毕业生只能在教室观看毕业典礼直播。此后该校也承认考虑不周,很快调整了方案,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均可参加毕业典礼。

  这些学校对毕业典礼参加人数设限,通常是囿于现实条件,或者出于学生安全等善意考虑,并无歧视性意味。但很多学生的失落也绝非“傲娇”。

  对那些即将结束大学四年生活的毕业生来说,罕有比毕业典礼更有意义的仪式。鉴于此,在毕业典礼等环节,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离校前最后的温柔,更显母校情深。

  近年来,不少学校校长在毕业典礼讲话上金句频频,对即将走上人生新阶段的毕业生来说,这既是勉励,也是美好记忆。只让部分学生代表参与,难免让被代表的学生为之失落。而若是仅邀请少数优秀毕业生代表、优秀毕业生干部参加,那这份筛选标准也极易刺激到那些不得入场者。

  从“权利—义务”的层面讲,于学生而言,参加毕业典礼本是他们正当、合法的权利;对高校来说,让所有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是职责,重视所有学生和校友,是高校的分内之事。某种意义上,大学的办学理念,从毕业典礼上也能窥见一二。

  保障所有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的权利,也是高校该给学生上的一课。(新京报 陈广江)

  【优秀与否,母校对毕业生都要“待如亲孩子”】

  按照常识,“限量版”毕业典礼,参加的当然一定包括“所谓优秀毕业生”,因为毕业典礼大多安排有表彰环节。然而,毕业典礼的最大功能,还是其仪式性。这是与母校告别的正式场合。既然是母校,所有学生都好比是自己的孩子,母校眼里哪能“因孩子优秀与否而厚此薄彼”呢?优秀学生被高看一眼,现场参加毕业典礼,一般学生只能看直播参加,这样的高校违背了公众对高校公正、纯粹的心理期待,被媒体批判无异于是当头棒喝。

  当然,高校只安排部分学生参加毕业典礼,往往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比如会堂不够大,或者担心露天进行被雨淋。客观条件受限制,可是毕业生却不管。他们只要求一个“平等纯粹”的毕业典礼。

  然而,不得不承认,一再出现“高校安排部分优秀生参加毕业典礼”现象,背后确实暴露出部分高校的“片面人才观”。在它们眼里,代表大学办学水平的,是所谓优秀毕业生。何谓优秀?在校时获得各种荣誉,或者考上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生,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毕业后,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大学追求培养出优秀毕业生没问题,然而,对优秀的理解不能片面,世俗意义上的优秀之外,但凡是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工作、对社会有直接间接贡献的人,都是“母校眼里的好学生”,都要得到母校的关爱。大学在毕业典礼或者各种校友活动中,可以有所侧重,但切不可区别对待,要开阔胸怀,着眼长远,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母校的纯粹挚爱。

  毕业典礼是神圣的,是最彰显大学高远人文精神的场合。毕业典礼上,每个毕业生同时获得另一个身份——准校友。毕业典礼上已经把毕业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能指望将来学校的校友活动中对所有毕业生平等以待而不仅仅是围着少数几个所谓成功人士转吗?大学之大,也在胸怀与格局。连毕业典礼都对学生厚此薄彼,如此势利小家子气,由不得社会反感。苏州大学毕业典礼出席对象已由此前的“2019届毕业生代表”改为“2019届全体毕业生”,做得好,关键还是打心眼里“对所有毕业生一视同仁”,可以有期待,但不要势利以待。(四川在线 程振伟)

timg.gif

毕业典礼

每位学子都值得拥有!

  来源:新京报评论、四川在线(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