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张妙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了党章,同时也把乡村振兴实践和乡风文明建设引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现代化。乡风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密切相关,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一个农村要发展经济,要搞公共设施建设,要引资引智,要有效进行村庄治理都需要一种和谐团结的乡风和乡村道德体系来维系、来推动、来保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礼崩乐坏的乡村,一个乡风败坏没有凝聚力的村落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各地党委政府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加大文化经费投入,提升对设施利用、品牌打造、活动开展的关注度,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变化,对基层文明乡风的培育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乡村的文明建设在有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村干部理想信念有所弱化。有的基层党员党性不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集体意识薄弱,宗族观念深厚;二是社会责任感下降,道德滑坡,婚姻家庭伦理观念淡薄,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三是个别村民诚信和社会公德缺失,依赖思想、脱贫攻坚中的红眼病、等靠要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不良风气有所蔓延。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有所抬头;五是封建迷信有死灰复燃的苗头,有的村民钟情迷信活动,遇事拜菩萨,求算命先生等等,所有这些,都对整个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建设,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庞杂浩繁的系统工程,不如物质文明那样易于见成效,因此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扎实稳步地推进,经常抓、长期抓,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做到四个“重视”——

  (1)重视乡村环境治理。如果一个人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说他文明程度再高,大家都不相信。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能有效提升农村群众的精气神、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提升农村形象,打造农村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因此,抓乡风文明,村户环境治理是最好的着手点之一。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厕所革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厕所被世卫组织定义为“最廉价的医药”, 习总书记多次提出“厕所革命”,坊间戏言: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可见,厕所问题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不仅是一个村庄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目前乡村振兴的一大课题。

  (2)重视传承优良传统。乡村要振兴,首先要守住优秀传统。守住了优良传统就是守住了中华文化的精魂。传统丢失,精魂涣散,上不能承祖宗,下无以启子孙,乡村建得再美,也徒有躯壳。

  乡村是中华几千年传统道德伦理、传统农业文明的核心载体,我们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来自于乡村的乡土社会,从小耳濡目染了乡土社会当中的和谐、秩序、孝悌、礼义、廉耻、诚信等传统观念。在社会发展中,一些传统观念,比如说男尊女卑的观念等,因为不合时宜被抛弃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有些观念是不能抛弃的,比如忠孝仁爱,比如礼义廉耻等等,这是维系中国乡土社会的最坚固的伦理根基、文化根基。为此,需要不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不断传承,大力发扬。

  (3)重视订家训、正家风。有言之教谓之训,针对各家情况把名言警句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就是家训;无言之教谓之风,家风是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孙后代做示范。好的家教是家训和家风的结合,它奠定了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鼓励、组织和引导村民编村史、说家风、立家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活在其中,人们的想法、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文化的特质、魅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彰显。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单向传输到双向互动,纵观整个过程,既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过程,又是文明乡风塑造的过程,也是激发文化自信的过程。古往今来,但凡是从乡村走出去的做出成就的个人,大多是从有优良家训和家风的家庭里走出来的。

  (4)重视重修乡规民约。社会主体的流动性使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乡规民约已经过时,亟待修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俱进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乡规民约,作为乡村社会价值观的标准成当务之急。在这方面,浙江的“枫桥经验”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枫桥经验”十分重视文化道德的滋养作用,不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十分重视通过乡规民约、生活礼仪的教化作用,规范村民行为,引导村民崇善尚德、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宽厚谦恭、化解纠纷。因此,在广大乡村广泛发动,因地制宜制定易操作、可落实、能见效的行为准则, 指导农民移风易俗,消除陈规陋习,推动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并在此基础上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引领每一个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

  古语有言:“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动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同样,没有文化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新时代新起点,以创新思维抓好文明乡风建设,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广大农村希望的田野上,让文明之花遍开每一个乡间村落,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单位:中共海口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琼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