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一杯咖啡“品”福山巨变

查看更多视频

  澄迈福山从曾经的荒草满坡到如今的游客纷至,咖啡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一杯咖啡“品”福山巨变

俯瞰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本报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王家专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王家专

  许多人认识澄迈县福山镇,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

  到澄迈福山咖啡馆,点一杯咖啡,配一碟糕点,一群老友谈笑风生——这是福山人的日常,也是许多岛内外游客喜欢的休闲生活方式。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的停车场里,停满了各地车牌的车辆,他们有的是路过福山歇歇脚,有的是专程到这里来,就为喝一杯福山咖啡。

  在澄迈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74岁王川信的眼中,福山从以前的荒草满坡,到如今的游客纷至,咖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见证着这座小城的发展巨变。

  梦想启航 沃土生金

  福山适宜种植咖啡,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人发现了。在福山风情小镇的咖啡文化馆里,有一段这样的记载:1935年,印尼华侨陈显彰经考察后,认为福山一带“泉甘土肥”,于是在此创办福民农场,开启了福山咖啡种植的历史。

  遗憾的是,日军侵琼期间,福民农场惨遭日军破坏。海南岛解放后,陈显彰重新经营福民农场,种植咖啡800多亩。他还被国营兴隆农场聘请为技术顾问,为兴隆提供咖啡种子。可惜1953年,他蒙冤身陷囹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海南,百业待兴。陈显彰带回的咖啡种子,当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益。“那时的福山,寻常百姓很少人种植咖啡,以种植橡胶、香蕉为主,一些撂荒的田地杂草丛生。”回忆往事,王川信这样感慨。

  “福山咖啡”品牌的缔造者,是有着“咖啡大王”称号的澄迈本地人徐秀义。1979年,44岁的徐秀义决定种植咖啡。他从老家的5亩地开始试种,用3年时间,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50亩。1982年,他申请注册“福山”商标,次年成立澄迈县福山咖啡联合公司,之后在福山水库旁办起了澄迈县第一家咖啡加工厂。

  当时,徐秀义带着精制的咖啡到北京、上海、杭州、无锡、武汉等地试销,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认为可与进口咖啡媲美。徐秀义用心搜集,取回26种国外咖啡产品样品加以对比,不断改良品种和改进加工工艺。

  一杯咖啡 续写传奇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琼岛大地,交通路网日渐完善,来到福山的人群也一下子多了起来,他们或是开荒拓土种植冬季瓜菜,或是从事代理收购的生意,福山资源优势突出,加上位于交通要道,很快成为海南岛西线传统农业的重要集散地。

  “福山咖啡”现任“掌门”徐世炳还记得,父亲徐秀义开的第一家咖啡馆在海榆西线道路边上,起初取名“棋乐咖啡馆”,以期“以棋会友,分享快乐”的意思,借此宣传推广氤氲着咖啡香气的休闲生活方式。

  然而,让人难以预料的是,这样的咖啡馆竟难以为继,不仅掏空了徐秀义的积蓄,还让他负债累累。

  “其实他做什么都赚钱,唯独做咖啡是亏本的!”徐世炳说,为此他和父亲在咖啡馆的经营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父亲坚持,福山咖啡馆只能卖福山咖啡,不轻易开加盟店。儿子则认为,咖啡馆需要适当经营其他饮料、糕点品种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两人一度闹到不可开交,以致于1995年,徐世炳在海口开第一家分店时,父亲拒绝给儿子供货。

  后来,徐世炳渐渐体会到,父亲的固执,其实是对福山咖啡品质和品牌的坚持。老人家直到临终前,都在交代儿子,要做好福山咖啡,流传百世。

  2000年,32岁的徐世炳从父亲手中接过福山咖啡馆时,他愈发觉得,父亲的坚持是对的,要做百年老字号,做稳、做精、做好品质才是前提。此后,徐世炳和父亲一样,专注只为做出更好的福山咖啡。

  2004年,福山咖啡系列产品的logo诞生,商业标识是一幅取自徐秀义形象的木刻版画:一位朴实的手捧丰收果实的海南老农,脸上刻着岁月的勤劳印记……

  第二年,福山水库旁的福山咖啡老馆修新,红墙青瓦的咖啡馆与山水相依,端起咖啡杯,目光所及是碧波荡漾、白鹭翩飞,耳畔隐约传来声声犬吠、啾啾鸟鸣。

  农旅融合 浓香四溢

  不知道是咖啡成就了福山,还是福山成就了咖啡。2009年,澄迈县委、县政府秉持着“举办一场活动,留下一片产业,带动地方发展”的目标,紧紧围绕“咖啡文化”主题,启动了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建设,包括“福山咖啡”在内的一批咖啡馆在此落地迎宾。

  近年来,随着中国福山杯国际咖啡师冠军赛等高端赛事接连在福山举办,福山咖啡的知名度已经享誉国内外,福山也先后荣获“中国咖啡第一镇”“海南最美小镇”等称号。徐世炳的福山咖啡老馆常常游人如织,节假日一位难求。据粗略估算,仅福山咖啡老馆一家咖啡店一天就能卖出咖啡近7000杯,日营业额近20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延伸咖啡文化产业链,去年,徐世炳再投入1600万元,在福山镇红旗坡建设集生产、研发、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福山咖啡体验中心,带动了近500名当地群众就业。

  咖啡带动福山当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澄迈县福山镇镇委书记王锡飞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除了咖啡,福山还有福橙、地瓜、荔枝、莲雾等农特产品,但目前还没有哪一件产品能像咖啡一样,将农业、旅游业和文创产业等联系得如此紧密,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福山全镇现有咖啡馆30多家,2018年带动消费和旅游收入5619.6万元。

  一把刚烘焙出来、还带有热气的咖啡豆被放进研磨机里研磨,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即充满了整个房间。6月12日下午,在“80后”陈文经营的“守艺人咖啡馆”里,湖北游客苏梅安静地等待品味浓香四溢的福山咖啡。陈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的咖啡店虽小,但得益于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的建设,“守艺人咖啡馆”自2013年开业至今,客流量稳步上升。

  (海南日报金江6月13日电)

  记者手记

  时代发展呼唤匠心

  匠心精神,缔造百年品质——这是海南日报记者到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采访的最大感受。福山咖啡之所以有今天这么大的名气,甚至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引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这不是偶然,这与澄迈,与“福山咖啡”创始人徐家父子的坚守与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匠人的初心,是一种情怀,是一份专注与坚守,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徐家父子没有盲目扩张,不追逐眼前短期利益,他们专注种植、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只为呈现一杯高品质的咖啡。

  正如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所说,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在我眼中,徐家父子对福山咖啡的坚守,体现了一种根植于他们血脉中的匠心。

  在多数人只讲求效率、减少成本的当下,市场利益的驱动,常常会让人忘了初心,导致出现“山寨”、假货和粗制滥造。时代发展,呼唤匠心。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用极致的认真和恒心,去打造极致的作品。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