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队 | 海大教师描画东方感城镇陀头村乡村振兴新蓝图

点击进入专题

  东方市感城镇陀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远露和陀头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一同开会。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摄

  “村民饮用水水厂周边管控设施要立刻着手准备了,原本计划设置的高压电网因为安全问题暂不考虑,铁皮棚和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我已经联系公司正在做预算,月底前要开工。”

  6月19日中午,火辣的阳光直射地表,闷热的空气充斥着村庄。在东方市感城镇陀头村,简单用过午饭的陀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远露赶到村委会给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了一次工作交流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叮嘱各位村干部要齐心协力做好当前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水厂安全保障工作。

  海大教师下乡扶贫 扎根土地寻振兴路

  2019年初,海南省委从省直单位和各市县抽调8000多名优秀干部,组成覆盖全省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来自海南大学党委组织部的王远露就是其中一员。

  整治人居环境

  东方市感城镇陀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远露查看新开工村路施工现场情况。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摄

  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王远露,对于农业知识一窍不通。“最开始我来到村里,连芒果树都没见过,满地乱跑的家猪和村民房前屋后种的花梨木更是令我震惊。”王远露笑着说。经过四个月的驻村,现在的王远露俨然成为一名“农村老师”。

  “乡村要振兴,首先要打好人居环境整治这张牌。”为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防控猪瘟带来的负面影响,王远露向村民们提议实行全村家猪统一圈养模式。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支持这项工作,王远露只好通过耐心教育引导和沟通说服的方式,还定下了坚决不允许鲁莽暴力驱赶村民的猪的规定,慢慢地村民们开始接受并积极配合,将猪圈养在离村庄500米外的地里。现在的陀头村道路整齐有序、村居前后干净漂亮,整村的卫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进行农业产业调整

  据了解,位于东方市感城镇东部,陀兴水库上游的陀头村是一个传统的黎族村庄,农业产业以种植芒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农产品产量少、依赖性过强等一系列问题。

  “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深谙这个风险规避道理的王远露,将500亩村集体土地返租回来,并积极对接前景较好的农业公司,引入火龙果等新兴农产品,鼓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带头尝试种植和参与项目。

  同时,王远露还充分利用原单位资源,积极争取海大农业专业师生团队来陀头村考察,并让他们为陀头村农业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橡胶林不能砍,但有大量土地空置着,我们可以在地里养鸡,发展林下经济,为村民们打开增收新路子。”王远露说道,他已经安排了这个周末海南大学的农业教授下乡为他们发展林下经济做可行性评估。

  高学历干部成为村民心中“好大哥”

  得知村里年轻人喜欢打排球但苦于没有排球场,王远露便将村里废置篮球场利用起来,自掏腰包购置了排球网架和其他体育器材,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休闲的绝佳去处。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摄

  “四个月前刚刚来到村里,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村民们不信任你,不跟你说心里话,也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毕业后留在海南大学工作的王远露从来没有深入基层的机会,迟迟未能打开工作局面的他很是着急。

  吃住在村是要求,走入民心是目的。为了让乡村从本质上振兴,从深处激发村民积极性,共建美丽和谐家园,王远露决定从民生工程做起,一步一步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得知村里年轻人喜欢打排球但苦于没有排球场,王远露便将村里废置篮球场利用起来,自掏腰包购置了排球网架和其他体育器材,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休闲的绝佳去处。这一举动赢得了村里年轻人的心,在接下来的人居环境整治大扫除中,他们鼓起干劲,忙前忙后地跟着王远露干活。“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做村民想做”这三条浅显简单的道理便是王远露的法宝,渐渐地干实事的他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陀头村已脱贫219户1088人 脱贫率99.7%

  据了解,陀头村共有“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1091人,目前全村已脱贫219户1088人,脱贫率99.7%,未脱贫1户3人。“王老师做了很多令人动容的事情,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带着海大校友们来看望我们的贫困户。”感城镇人大副主席、陀头村驻村干部林乙触感慨道。

  陀头村唯一未脱贫户是一个80多岁的失明老奶奶带着两个还在上学的孙子,家中条件艰苦。了解到这一情况,王远露心酸地流下眼泪,决定要为他们做些事情。4月18日,王远露带着海大的一群校友来看望他们,并捐助米油和9100元。校友们也表示将一直资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让他们从贫困中彻底走出。

  对于未来的乡村振兴故事,王远露有着满满的计划,他准备将常态化开设村民讲座、暑期组织海大学生支教、修村路设路牌、开展陀头自然村美丽乡村“建三争五”工程、尝试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等等,让陀头村的外观更加美丽。

  “完成两年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后,能留下的是什么?产业会随着企业和经济形势而起伏不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我想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批人才,一群能创业、敢做事、能领头的青年干部,这样才能带着村子走向真正的振兴。”王远露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东方6月21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