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落地 水网建设为海南“解渴”

  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落地,保障琼岛供水安全

  水网建设为海南“解渴”

  



  俯瞰红岭水库。 吴文生 摄

  2019年上半年,三亚市又一场干旱来袭。

  气象监测资料显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三亚全市降水量异常偏少,与常年平均值相比偏少67.2%,导致水库严重蓄水不足。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几年前,三亚就可能陷入用水困境。而今年全市却用水无虞。”经历了2015年干旱缺水状况的三亚市水务局副局长张秀标,用两个干旱年份相关数据对比讲述了他的感受。

  2015年1月1日至5月25日,三亚市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4.18%,水库蓄水量1.8725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减少5606万立方米。2019年上半年,属于降水更少的时期,5月20日统计显示,全市蓄水总量2.0402亿立方米。

  蓄水多少关乎供水安全。2015年干旱期间,赤田、半岭水库停止灌溉用水,有1.569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水厂日均供水40.9万立方米难以保障,一些水厂供水只能维持到6月30日。总库容4.68亿立方米、位于宁远河中下游河段的大隆水库有水,但由于没有建连通工程,无法输送到城区,远水解不了近渴。三亚市不得不采取用水大户紧急停水的应急措施,并作出“五星级酒店游泳池将停止供水”的安排。在一天天的煎熬和等待中,台风“鲸鱼”在海南东部登陆,这场“及时雨”避免了三亚这个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因干旱受到负面影响。

  而今年三亚则是“库中有水,心中不慌”。以日均供水50.6万立方米计,全市用水没问题。

  为何降水更少,蓄水却比2015年多,供水保障率更高?省水务厅厅长王强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一方面,三亚市东部供水工程于2018年11月投入使用,从藤桥东河引水2000多万立方米至赤田水库;另一方面,正在建设的三亚市西水东调工程把大隆水库的水送到了城区。这两条重要的“水脉”在大旱之年解除了三亚用水困境。

  实际上在三亚经受干旱考验的同时,海南全省各地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干旱。

  一样的旱情,不一样的光景。三亚抗旱的成功经验让社会各界对海南水网加快建设给予更多期待。

  有水留不住、有水用不上

  海南工程性缺水现象突出

  2018年10月24日,《海南水网建设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一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大幕即将开启,海南水网建设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水网建设的一系列大动作缘自海南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人们的印象中,海南山清水秀,降雨丰沛,是个不缺水的地方。然而,实际与想象却有着较大差距。

  “海南有水吗?有水;水在哪里?在海里。” 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副总经理黄明娟一句诙谐的话语说出了海南有水留不住、有水用不上的真实状态。

  我省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50毫米,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354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特殊地形导致海南有水用不上。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中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状圈层地貌。境内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区,自山区或丘陵区分流入海,构成辐射状水系,具有河短流急、暴涨暴落、难以调蓄的特点。

  “岛屿型的特点决定了海南有水存不住,台风一来,河水陡涨陡落,很快就顺着辐射状的河道流入大海,干旱缺水成为常态。”王强介绍。

  据了解,海南岛水资源多由台风带来的暴雨产生,台风多,则降雨多。每年8月至10月台风暴雨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11月至次年的4月是海南的旱季,降雨少。台风雨的降水特征使得我省各河流均呈现年内、年际丰枯变化大的特点,一些河道汛期洪涝严重,枯水期则断流。

  相对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径流年际变化大、洪枯悬殊而言,更不利的是全岛60%的农业灌溉用水、70%的旅游人口生活用水却集中在枯水期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与降水丰沛期“错位”。

  此外,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部水少地多,中东部水多地少。沿海地带城镇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服务业旅游业活跃,旅游人口居住量大,热带农业生产发达,但水资源相对不足。

  种种的“不匹配”决定了海南水安全对水利工程的依赖程度更高。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改善“不匹配”的状态给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从《海南省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到,海南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2.04%,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0.4%;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1.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0.15%。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占多年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15%,低于全国21.8%的平均值。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近几年,海南水网建设提速,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落地。

  建大水库,连通水系,才能保障水安全

  水利建设多年探索达成共识

  保障水安全,水利工程无疑至关重要。我省立足独立海岛水系,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域水网规划。结合海南岛水资源特点,将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区域、城乡界限,统筹谋划水资源供用耗排水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无论是洪涝灾害还是干旱缺水,如果没有大型水库,都应付不了。” 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董事长韩金强说。

  台风在我省登陆,有时一次就带来超过500毫米的降雨量,仅靠小水库蓄水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水就白白地流失了。调蓄功能不足还有可能导致洪水泛滥,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型水库库容都在1亿立方米以上,无论从拦截洪水保防洪安全,还是将洪水资源化保供水安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2016年台风“电母”登陆带来强降雨,大广坝水库有效拦蓄洪水9.88亿立方米,大型水库防灾减灾和兴利效益都十分明显。

  “以辐射状海岛天然水系为经线、以灌溉渠系为纬线、以水源控制工程为节点的工程网,凸显了岛屿型特点,放大了单一工程的效应。”王强的解读让海南水网建设的理念和作用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保障性、均衡性、系统性。

  三亚市东部供水工程在今年抗击干旱发挥的巨大作用成为水网建设费省效宏的一个很好例证。

  三亚市东部供水工程包括赤田灌区补水工程和海棠湾水厂供水工程,横跨三亚、保亭两个行政区域,总投资4.52841亿元。建设这一工程旨在通过经济、高效、安全、稳定、可靠地调配三亚东部地区水资源,使青田和海棠湾两个水厂供水保证率达97%,灌区供水保证率达90%,有效缓解三亚市生活缺水问题。

  工程自2018年11月投入运行,至今年5月8日,从藤桥东河累计引水2074万立方米,占赤田水库正常库容的34%,在今年抗旱中,救了急、发挥了大作用。

  “三亚市东部供水工程是我省第一个水系连通项目,不仅解决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问题,也是藤桥西河生态补水的主要水源,其作用和效益比较明显,是一个费省效宏的工程。”三亚市水务局局长马育红对这一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2015年开工建设的红岭灌区以总库容6.6亿立方米的红岭水库为主要水源,依地形地势建设能够自流的各级干支渠,连接灌区内已建的中小水库,组成大、中、小并举,蓄、引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122.39万亩,总投资31.6亿元,受益区包括海口、文昌、屯昌、定安4个市县。工程完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海南琼东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今年年底,部分渠段具备通水条件。

  “通过这种长藤结瓜式的组合,不仅供水覆盖面大,保证率高,整个灌溉系统的调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对防御洪涝灾害较之过去的单个工程作用很明显。”王强的介绍很好地诠释了海南水网规划的特点和建设的意义。

  据了解,海南水网规划的不单单是一个工程网,而是统筹工程、信息、管理三大要素。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信息网和管理网也将同步实施。

  加快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助力海南跨越发展

  新时期水利工作使命重大

  海岛发展,水利先行。从琼西北的松涛,到琼西的大广坝,继而到琼南的大隆,再到琼东北的红岭,海南布局水网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各项工程的逐步实施,海南水网,这一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将日趋完善。

  但从眼下来看,水网的建设步伐还需更快,力度还要更大。因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没有可靠的水安全保障是无法实现的。

  以东方市水网建设为例。东方市位于海南西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城市周边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全市海域面积开阔,海岸线长84.4公里,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海区之一。

  省水务厅在昌化江中下游规划建设了大广坝和戈枕水库,通过渠道与东方市16座水库长藤结瓜,并把昌化江的水与感恩河、通天河、罗带河、北黎河相互连通,形成统一调配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可灌溉耕地67.38公顷,还承担着八所工业区、叉河工业区和农村饮水任务。

  一组数据可显示出建水系连通工程的至关重要:这一规划区总需水量9.44亿立方米,占东方市2030年需水总量10.83亿立方米的87.2%。根据水资源情况,当地可供水量0.91亿立方米,仅占总需水的9.64%,用水保障率极低。通过水系连通工程,从大广坝、戈枕水库所在的昌化江引水至中部及西部沿海区域,农业用水保障率可达90%,生活和工业用水保障率可达95%以上。

  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可以打破水资源承载条件的限制,有效避免水承载能力不足或过渡开发引起的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增加雨洪资源的利用。

  也就是说,水系连通工程,其本身也是一项生态工程,解决河道断流、增加水面、改善区域气候等等,这一切被社会各界广泛认知。

  水利工程有较长的建设工期,如果等到用水时再来建,那就晚了。马育红说,2008年竣工的三亚大隆水库在建设时,许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建,赤田水库就能满足用水需求。而十几年间,三亚用水总量每年呈两位数增长,虽然最近几年有所放缓,但增量同样惊人。目前,大隆水库供水水量占全市总供水量的31%左右。如果当时没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提前谋划建设大隆水库,三亚的发展绝没有今天的局面。

  水网建设对海南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等不得,也等不起。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力争把水网各项工程加快落地,尽职尽责,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水利工作的责任和使命。”王强一席话道出了海南水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声。

  (本版策划/小慧 撰文/小慧 陶丽琴 邹小和)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自贸专报

关注自贸区动态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