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现实路径
李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践行好初心和使命,不仅直接影响着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效性,也关系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关乎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前,全党正在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践行好初心和使命,不仅直接影响着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项主题教育的实效性,也关系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关乎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说到底,新时代党员干部能否践行好初心和使命,决定着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那么,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现实路径有哪些呢?
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践行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面对的未知领域实在太多。对此,我们只有选择静下心来虚心学习,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对我们党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学深悟透了,我们才能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只有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当然,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工作在具体岗位上的,还要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和工作本领,如此才能真正展示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践行好初心和使命,就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原则,始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根本原则,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当前,我们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经历的各种风险考验都是空前的。为此,全党上下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党是一个有近九千万党员的大党,试想如果大家各行其是,一盘散沙,那我们党还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又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核心,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摇摆和挫折;反之,如果有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往往就会蓬勃发展。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千头万绪的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利于“两个维护”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两个维护”的事坚决不做。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将近九千万党员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全力以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对工作极端负责,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也不会自动成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展示出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党话、跟党走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对工作极端负责,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革命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的共产党员、无数的英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无数的共产党员冲在困难、危险的最前线,为党和人民排忧解难,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众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个体组成了强大的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奋斗在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这种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永远不能抛弃,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树牢宗旨意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幸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不是抽象的口号。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必须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难点、痛点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换句话说,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党员干部首先要找准人民群众不幸福的源头在哪里,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担心什么、操心什么、烦心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往哪里转移。虽然从理论上讲,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程度不一样,对幸福的理解定义也不一样,但是幸福绝非捉摸不定、虚无飘渺的。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居住、就业等问题,以及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我们都必须关注到,并让人民群众在这些方面得到基本保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在不断向上发展的。因此,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践行初心和使命时,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升解决人民群众难点、痛点问题的能力,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中国共产党必然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必然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打铁必须自身硬。毫无疑问,腐败是所有党员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天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绝不能把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要想践行好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必须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古人云,君子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古今中外,能够留下美名的有多少是依靠物质财富的,更何况是不义之财呢?这些最后只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想想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当干部是为了什么,我们现在又能够做些什么,将来能够给党和人民留下些什么。总之,能否做到清白做人、做事、为官,是检验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试金石。这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