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抱着一盆三角梅走来。南海网记者 叶子青 摄
老陈今年51岁,他在三亚海事局工作了大半辈子,今年初却主动报名,跑到五指山市毛道乡毛枝村当起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长。
从守护一片海到守望一个村,从美丽的滨海城市到偏远的山区农村,才过了四个多月,老陈看起来更黑了、更老了,但村里的同事却说他“十分年轻,总是充满活力。”
主动报名驻村工作
老陈全名陈川,大学毕业后就在海南海事系统内工作。2019年春节假期还没结束,老陈接到了领导打来的一通电话,“说是要派人去乡村振兴工作队,问我要不要报名。”当时,老陈还不清楚乡村振兴工作队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要干多长时间,但他没有去想这些问题,就答应了报名。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现在还生活在村子里,对农村有感情;我也是一名党员,组织有召唤,就要有回应。”简单向妻子解释了自己的想法,简单安慰了正在上小学的小儿子,老陈就开着车去往五指山。
这是老陈第一次来毛道乡毛枝村,尽管曾在脑海中想象过村子的画面,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有些难以相信,“路上是垃圾,路边是猪圈,铁皮棚破旧不堪,泥土房昏暗杂乱,整个村子充斥着一股股难闻的气味。”
老陈把毛枝村走了一遍后发现,人居环境脏乱差是所有村小组的通病,“前不久在全市的人居环境整治会议上,毛道乡还被评为了负面典型,毛枝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难点。”老陈立即决定,乡村振兴要从环境卫生和村民观念开始着手发力。
陈川到贫困户朱青梅家中走访,原来破旧的老房子已经被拆除了,新房子也将很快建成。南海网记者 叶子青 摄
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在毛道乡委、乡政府的支持指导下,老陈在毛枝村组织开展了“三清两改一建”“村容整洁美化家园”等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共拆除乱搭乱建等违法建筑65处,拆除面积达到1258平方米。
起初,要让村民同意拆除或主动参与并非易事,就连一些村干部也来泼冷水,“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变,你一个外来人凭啥能干成?”老陈偏不信这个邪,他有自己的办法。
老陈的办法谈不上聪明,就是跟村民摆事实、讲道理。村民不拆不参与的理由五花八门,“虽然这个凳子坏了,但我就是要保留下来”“拆了我的猪圈,以后去哪里养,谁帮我修?”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陈就会用海南话跟村民耐心沟通,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又从乡村振兴工作队长的能力范围内去解决问题。
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后,老陈的驻村工作也打开了局面。破旧的建筑拆掉了,一栋栋新房建起来了,村民们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为了扮靓毛枝村,老陈又从人居环境整治的专项工作经费中拿出一笔钱,购买一批三角梅种在了毛枝村的马路两旁。“三角梅花期长,适应能力强,性价比高,等再过一段时间,毛枝村就会有个大变样。”老陈搬着一盆花高兴地说道。
陈川坐在宿舍的床上,拿起一份文件仔细阅读着。南海网记者 叶子青 摄
探索打造特色品牌产业
驻村四个月来,老陈不仅工作日在村子里忙,就连周末回家也在为毛枝村谋发展。
“他非常积极,知道一些农户的农产品销路不畅后,就主动在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发布信息,推销咱们山里的宝贝。”同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程鹏说道,每一次回三亚,老陈便会带着整整一后备厢的农产品回去,周一到村时又会及时把货款送到村民手中,截至目前已经有了2万多的销售额。
对于这个数字,老陈却并不满意。一方面,他认为毛枝村、毛道乡的农产品十分优质,无论是百香果还是山竹,往往刚一上市很快就会脱销,种植规模扩大、产品品牌塑造和附加值提升等工作还需要再花大力气。另一方面,现有的产品品类不具备独特性,五指山市其他乡镇或其他市县也都有种养,如何打造毛枝村的特色品牌产业,同样需要用心思考、用行动探索。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并且坚持去做,我相信就会成功。”老陈坐在略显简陋的宿舍里,拿着一份文件边看边如此说道。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五指山6月30日讯(南海网记者 叶子青)
责任编辑:周玉敏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