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填报志愿在即,搜索引擎不应“利润至上”

  眼下正是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群众反映,通过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网站搜索“高考志愿”等信息,反馈结果中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排列靠前,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

  近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联合约谈网站相关负责人,要求在网站醒目位置提醒考生认准各地考试院和高校官方网站,并确保官方网站优先推荐,切实维护公平和谐涉考网络环境。

下载.jpg

资料图,来源网络

填志愿被骗点钱还是小事,

要是被搜索引擎带偏,

填错志愿或上了“野鸡大学”,

误了孩子前程,那就糟糕了。

看看各家媒体如何说

  【搜索引擎,也要“搜搜”迷失的社会责任】

  聪明的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聪明透顶的搜索引擎却在同一个坑里摔了N次,让人无语。长期以来,一些搜索引擎被“竞价排名”弄得鸡犬不宁、乌烟瘴气,有奶就是娘,缺乏职业操守,害人匪浅,由此引发的纠纷时有所闻。可是,他们似乎并没有从“坑”里爬出来,“竞价排名”从未真正消失过。

  就在7月3日召开的AI开发者大会上,一家知名搜索引擎创始人被人用矿泉水浇头,闹出一场风波。浇人行为当然不可接受,但是,值得玩味的是网民们的态度,对受害人鲜有同情,多有揶揄,这是为什么?值得当事人和有关公司好好思考。微妙的是,在这家搜索引擎上用“×××被泼水”等类似关键词进行搜索,根本找不到现场照片。有利可图的信息,不管真实性如何,不管社会影响如何,只要对方付得起钱,就可以“上头条”,而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哪怕是真实的,也要刻意抹掉,不让公众搜到。这说明,客观、公正、中立等原则,在一些人眼中都是利益的筹码。

  作为商业公司,搜索引擎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是,商业有伦理、市场有边界,经济利益之上还有社会责任。为了经济利益,让良莠不齐的高考信息排在前面,高校官网都没此待遇,就是罔顾社会责任的表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永远得不到用户的尊敬、同行的尊重。(广州日报 练洪洋)

  【填报志愿在即,搜索引擎不应“利润至上”】

  把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排在前面,让用户一开启相关搜索,便可以一眼看到,相当于为这些高价服务项目打了一个大广告,以便向其收取不菲费用,排位越靠前收费越多,对民众的影响力也不断上升,搜索引擎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

  这种行为产生的副作用是巨大的,会让群众产生误导,而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地址、头像、个人电话等信息透露,引发个人信息泄露。此外,那些被搜索引擎排在前列的所谓的机构或“专家”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轻则让消费者虚耗钱财,重则误导考生,贻误报考时机。

  此次,教育部会同公安部联合约谈网站相关负责人,要求在网站醒目位置提醒考生认准各地考试院和高校官方网站,并确保官方网站优先推荐,彰显了政府强化监管、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秩序及消费者权益的决心与魄力。

  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步一步成长壮大,殊为不易,相关企业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加强自律,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尽管“竞价排名”等模式带来的广告收入是搜索引擎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搜索引擎不能“趁火打劫”。

  任何一个有责任心、有远大目标的企业绝不能惟利是图。各种虚假推广、排名已经让知名公司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持续下降,严重损害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并给搜索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此次约谈理当成为反思并纠错的契机——自我净化、自律自省、勇于担当,将服务用户、方便用户和良好的商业化结合起来,摒弃利润至上的功利思维,保护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构筑消费者友好的网络环境,搜索引擎企业才能一路绿灯、行稳致远。(齐鲁晚报 斯涵涵)

  【打破信息不对称助力高考志愿填报】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这种做高考志愿填报“对缝”生意的,仍然大有人在,而且恰恰是具有强大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占据有利位置的部分搜索引擎网站。它们依靠垄断地位在事关考生的人生关键抉择过程中上下其手,给考生错误的引导,阻断信息的顺畅流动。为了商业利益,罔顾社会责任,给考生以错误指引的行为非常恶劣。教育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其约谈,既是敢于担当作为,也是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负责的应有之义。

  既要打击搜索网站利用考生信任,把考生引向中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等行为,更要看到志愿填报背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高校来说,一方面要把自身的权威招生信息和政策解读等相关信息披露在官方网站及其他平台的显著位置;另一方面也要派出本校精锐力量积极踊跃参与各地高考放榜后、志愿填报前如火如荼开展的现场咨询会,开展实地宣讲和解读。

  同时,高中应当有所作为而非做旁观者。高考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培养的终点,还十分有必要“扶上马送一程”,在志愿填报这一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学校里应该重视和配置相关的师资从事报考咨询相关工作,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立足长远,让大家各得其所。经济学里有个术语叫消费者剩余,我们也要像商家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细分策略、挖掘消费者剩余一样,因材施教、因人施策、算无遗策,尽量争取在志愿填报指导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建议,确保颗粒归仓、皆大欢喜。(中国教育报 曹东勃)

多些诚信、少点套路

别做耽误考生前程的“帮凶”

  来源:广州日报、齐鲁晚报、中国教育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