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多文镇新兴村村民冼子传:种桑养蚕收益高 多种多养脱贫早

  ■ 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通讯员 王海洪

  7月11日上午,在临高县多文镇新兴村,冼子传和妻子王娟一直在蚕房里忙碌。王娟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正从门板样的蚕床上一个个地摘下白色的蚕茧放入篮子里。王娟是1966年出生的,还大冼子传4岁,夫妇俩都有孙子了。

  冼子传话不多,王娟热情爽快。她边忙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从买回来蚕宝宝到收获蚕茧,也就13天左右时间,一个月可以养两批,蚕茧每斤收购价20元,冼子传家有70张蚕床,每次买回300元蚕宝宝,一批可收获150斤左右,一个月忙下来有五六千元的收入。2018年,冼子传夫妇就是靠种桑养蚕脱了贫。

  “蚕茧不够卖,现在就是桑叶供应不上,如果桑叶量足,一个月可以多养几批呢。”冼子传说。冼子传家有8亩地,最早种的是甘蔗,收入低,后来他们家改种橡胶,8亩地种了300棵橡胶树,这橡胶树一种就是13年,头几年还能挣些钱,但近些年胶价一直走低,变得难挣钱。他们夫妇收入基本靠打零工,收入低,2013年被纳入贫困户。

  临高多文镇是红土地,土壤肥沃。多文镇镇委书记王运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两年,多文镇力推发展种桑养蚕业,因为省里有关部门经过调研,认为这里适合发展种桑养蚕,多文镇是省里确定的百个特色产业小镇中唯一的一个种桑养蚕特色产业小镇。多文镇已制定了桑蚕产业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准备把种桑树的面积扩大到5000亩左右,目前全镇已推广了1100多亩。农户只要愿意改种桑树,政府会在机耕土地、桑苗蚕苗提供和蚕房建设方面给予惠农补贴和扶持。

  冼子传说,以前他也看到多文镇有人养蚕,但养蚕需要成本,蚕床一张就要60元,还需要建蚕房,他们没有成本养蚕。“这蚕房是政府为了帮扶贫困户免费提供的”,他指了指自家用的蚕房说。新兴村目前有十几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业。说起来,冼子传很有勇气,因为2017年他大胆砍掉了自家种了13年的8亩橡胶树,又租了别人的4亩地,共计12亩开始种桑树。“什么挣钱种什么,养蚕比割胶收入高。”他平静地说。

  种桑养蚕是个细活,蚕宝宝要细心照料,蚕房得打扫干干净净,得防止其他虫将蚕宝宝吃掉。养了2年,冼子传夫妇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从事这一行,虽说投入的财力不多,但投入的人力和时间却非常多,“我们一天到晚都呆在蚕房,有时要忙到凌晨1点才休息。”日子好过了,冼子传夫妇眼下的心愿就是能多租到些土地,多种些桑树,多养几批蚕。

  (海南日报临城7月17日电)

责任编辑:章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