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海南琼海32位渔民出海遇险后,成功获救。当日清晨6时, 32位渔民所在渔船利用北斗报警系统发出求救报警后,第一时间被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获悉,直至当天14:38分被越南渔船搭救,指挥中心全程跟踪,协调多部门进行救援。
“全省渔船实时位置可直观地显示在指挥中心系统上,一旦渔船海上遇险,只要按下警报器,平台便可立即收到信息,按照渔船的定位和行船轨迹,第一时间实施搜救。”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指挥中心值班员梁娜是此次救援值班人员,她几乎跟踪了救援全程。她告诉南海网记者,“如若渔船失联,也可通过轨迹回放查询船只在各时间节点的轨迹,预测船舶漂流路线,为海上搜救提供依据。”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大厅。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2016年,海南先后完成了海洋渔船北斗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北斗一期安装了6000台海洋渔船船载终端;北斗二期装配了8000台近海渔船北斗终端、3344台北斗船舶避碰终端、1套南海船舶安全监控平台、1000套移动智能位置服务装置,以及10艘执法船的移动智能指挥平台,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保护渔民作业安全,海南走在全国前列,由政府出资安装船载终端设备的惠民工程,发端于海南,是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全力推动的。这是海南建设“智慧海洋”的一部分。
7月16日下午,南海网记者前往总队探访“智慧海洋”总部。
探访“智慧海洋”大脑
实时显示全省渔船位置。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大得像个礼堂,指挥中心的实时监控大屏可以用震憾来形容。这是块超长超大的电子地图,足有两个影院巨幕大小。这幅巨幕上内容丰富,海南岛附近作业渔船、渔船类型、执法船艇、雷达目标,港口视频,渔场、养殖场,全部一目了然。屏幕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海洋信息,在一张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实时更新。
超清晰的巨幕上,最惹眼的是色彩不一的帆船样小图标,这些图标遍布海南岛周边海域,一个个图标,就代表着一艘艘渔船,它们位置与移动轨迹,全部得到实时呈现。
现在,海南海上渔船动态目标态势显示实现了北斗、雷达、光电、AIS数据“四合一”信息融合,形成了全省所辖海区渔船、渔港等管理信息综合态势图。
指挥中心平台建设上,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高度重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在常规的电子围栏技术、目标轨迹行为分析技术上,开发了禁渔区线内非法捕捞、盗采海砂、违规围填海、北部湾非法越界生产、非法进入敏感海域作业、禁渔期非法作业、非法关闭北斗终端等智能预警管理模块,实现了违法监管智能化。
总队近几年来还先后开展了渔港视频监控、锚泊浮台、雷达综合基站、人船联动设备、无人机航空辅助执法、无人艇辅助执法、水下机器人铲除定置网、水面快速组网与电子围栏等一系列技术试点建设探索。此外,总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了环岛近海雷达监测服务、无人机辅助执法服务。
六维海洋综合立体感知体系建设
“智慧海洋”,是指构建“人、船、地、海、空、天”六维海洋综合立体感知体系。这一概念提出后,海南省全力建设海南省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海南省海洋渔船通信导航与安全装备,以及渔港动态管理系统,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海洋”体系。开发海洋渔业综合监察信息平台等多种用途,创立“一图、一网、一云”的“互联网+海洋”的管理模式。
一图,是指海洋地理环境图,所有省直涉海部门共享;一网,是指海洋渔业综合信息网,让各部门信息传递顺畅;一云,是指海洋渔业云数据平台,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5年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加大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项目是在整合已有海洋渔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海洋渔业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通信网络,开发综合业务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功能模块,实现了海上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海洋渔业移动执法、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海上安全生产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涉海企业、渔民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政务公开信息服务。
海洋渔业“人、船、地、海、空、天”立体感知系统整合现有单兵执法装备、无人直升机、无人艇、锚泊浮台、卫星遥感、环岛近海雷达、光电视频、北斗导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海、陆、空信息数据获取形式,实现多种数据的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极大地拓展了海上信息来源。
2014年至今,总队陆续开展了海洋渔业通信指挥中心即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北斗船位监控系统、渔港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渔业安全通信网等系统和通信网络等信息化项目建设,购买环岛近海综合雷达监测、无人机辅助执法等服务,探索利用无人机、无人艇、水下机器人、卫星遥感、光电、单兵执法装备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
为蓝色国土制定长远规划
实时显示全省渔船位置。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在海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海南还积极推进渔船通信导航信息化试点建设,探索建立“海上物联网”。2016年,海南在7艘渔船上安装了人船联动设备,通过“海上宽带”卫星终端,实现了语音电话、实时视频和无线宽带接入,构建起船岸间宽带的数据传输通道,为海上执法提供了新手段。
海洋与渔业通信指挥中心项目,在整合已有海洋渔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搭建海洋渔业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通信网络,开发综合业务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功能模块,实现海上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海洋渔业移动执法、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海上安全生产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涉海企业、渔民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政务公开信息服务。
接下来,海南还将从八个方面发力探索:渔船物联网、全省渔港进出港自动报关、船脸识别、“五合一”信息融合与大数据分析、多维基站、渔船异常行为研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渔船监管红黑名单监管体系、船载物的智能识别 。
面对蓝色国土,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制定了三年长远目标:
2019年底,建成环岛近海渔船立体防控体系;2020年底,建成覆盖中远海渔船立体防控体系;2022年底,建成覆盖南海的海洋渔船立体防控体系。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7月18日消息 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责任编辑:王思畅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