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某高速路收费站的一名男收费员微笑送行,被戏称“职业假笑”。
收费站所长对外回应,该收费员认为其在努力微笑,未曾想网上出现嘲讽的声音,收费员不愿成为网红。所长称,该收费员认为所拍视频侵犯了其个人肖像权,已报警处理。
许多网友对于收费员的微笑行为表示理解,认为他很努力,每天笑很多次很累。
【网友:努力微笑是一种工作态度】
@土味大叔:我觉得这是一个认真的工作态度,工作人员没问题。
@慕羽翩翩:笑得多可爱呀
@-无奈的人:不管真笑假笑,能笑总比哭丧着脸强
@老李家最有钱的仔叫李大亮:收费员也不容易就多理解一下吧
@联硕:就是很可爱啊,哪里假笑了!
@搞笑三姐:他在努力微笑,这是一种工作态度,点赞!
@湖芬芬:挺可爱的,职业素养很不错了
@玺礼:我觉得他超可爱笑一天很不容易
【“职业假笑”,你的笑料别人的伤口】
高速公路收费公司一般都规定有一套迎送流程,包含各个手势动作,必须要做到。比如,有些公司就规定,经过的每一辆车子,收费员都要至少微笑两次,一次是迎接,另一次是送行。可想而知,面对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收费员一天得微笑多少次。这个略显机械的笑容至少表明,高速公路收费公司对微笑服务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收费员的执行也是不折不扣的,这里面的诚意相信不带偏见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前一刻被骂哭,后一刻还得微笑”,看看他的同行的这句话,就大体上能品味出其中的不易。
职业式的微笑也不是收费行业独有的,我们周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微笑,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职业保护,是情感的一种屏蔽。否则,一天到晚陷于单一的情绪中,再坚强的人也难免落下心理疾病。
这个道理并不难弄明白,从这个角度说,将这样一段视频拍下,放在网上,不考虑其背景或者成因,很容易引发过度解读,而这种质疑对当事人而言并不公平。这次,因为“职业假笑”引发的风波,大多数人持理解宽容的态度,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发出了冷嘲热讽的声音,对当事人构成了伤害,收费员甚至接受了心理疏导。可见,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拿到放大镜下审视的,你的有趣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苦难。一个社会同理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换位思考,才能更理性地对待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钱江晚报 高路)
【更要看到“职业假笑”背后的真】
“职业假笑”是装出来的,这一点当事人也并不讳言;不是“纯天然”的笑容,容易让人感到“不自然”进而心生疑惑也并不奇怪,但正如现实中某些“善意的谎言”被肯定和赞赏一样,我们也不宜不分皂白逢“假”必打,而更应该看到这种“职业假笑”背后的真,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假”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去珍视。
“职业假笑”努力向服务对象展现热忱、友善的真情。虽然天生长着一张不善笑、不爱笑甚至很难展示笑意的脸,却并未以“不会笑”为由理直气壮地“板着脸”,而是千方百计提供“满脸堆笑”式服务,力所能及地把对客户的友好表达出来,恰恰显示出对顾客消费体验的重视,用“假笑”方式表达出的真情服务,非但无可指责,相反令人动容、值得点赞。
“职业假笑”表达出坚定贯彻公司规章、制度的真心。公司要求提供微笑服务,并且纳入考核指标,在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的整齐划一规则面前,没有去强调自己的客观实际,没有去抱怨规制不合理的地方,而是尽努力照章行事,虽然笑得难免“勉强”“不自在”,但维护制度执行力、严肃性用心良苦的姿态可嘉,也是大局意识、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
“职业假笑”同时显示着倾力提供满意服务的真功夫。正如一些业内外人士坦言,像高速收费站等服务窗口,每天要面对N个服务对象,即使再爱笑的人也会产生“笑疲劳”,时间长笑容难免会僵住,更何况原本一张“不会笑”的脸?“职业假笑”实非易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付出,也不失为服务技能的自我提升,背后的执着、坚守其实更难能可贵。
面对“职业假笑”,善意调侃或无妨,刻意较真就免了。相反更该多些换位思考,理解服务窗口行业的不易,给予应有的尊重、包容,这既是必要的素养,更是对善的呵护。(南方网 范子军)
【“职业假笑”也是一种劳动,值得我们尊重】
前些年,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自杀了。原因是抑郁症。这让很多人感到纳闷儿,喜剧演员不应该是很快乐的吗?怎么会得上抑郁症呢?随着这个话题的展开,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喜剧演员这个群体,竟然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以快乐为生的人为什么自己却不快乐呢?因为快乐仅仅是他们的职业,而不是他们的心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怎么会始终快乐呢?这世界上不顺利的事十之八九,所以人们时常需要排遣、需要发泄。然而有些人,他们以快乐为职业,他们必须随时压抑自己的情绪,把快乐带给他人。但是他们又不可能随时随地都保持快乐的心态,当自己不快乐,却又要表现出快乐的时候,就只好表演了。
对于喜剧明星来说,这种快乐表演的强度非常大。不管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只要面对观众,你就必须快乐起来,哪怕是强颜欢笑。而这种状态持续得久了,人是会崩溃的,就只能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问题,调整不好,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问题。这就是喜剧演员容易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原因。
其实又何止是演员,我们每个人面对外部世界,都会戴上一个面具,面具上画着一个笑脸,而面具背后那张真实的脸,却是哭丧着的样子。而对于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这张笑脸要始终维持着,久而久之,这个表情就僵化在了脸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假笑”。
看网易公开课上的一篇文章,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了“职业假笑”这件事。文章把劳动分为三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以及情绪劳动。情绪劳动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提出,她认为“管理自己的情感,以创造一种公正可见的面部和肢体的表现,就是‘情绪劳动’。”比如酒店前台的人员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法官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老师要付出“有耐心的情绪劳动”,这些都是隐形的劳动。
而这种劳动的代价,往往就是负面情绪的积压。文章提到了一个概念叫“情绪能量”:一个人的情绪能量是有限的,情绪劳动对情绪能量的消耗,是导致一个人疲累不堪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服务人员的热情和老师的耐心都是有限的,如果反反复复消耗,是会耗尽的。
所以当一个人努力维持自己的情绪时,一旦有人给出了负面反馈,或质疑或调侃,那结果很可能就是情绪崩溃,因为这是对他劳动的极大不尊重。这位收银员在被网络曝光之后选择了报警,其实就是他已经承受不了负面反馈了,这是小题大做吗?我想对他来说并不是。
不妨让我们再次回到事发现场。当我们把车开过收费站的时候,收费员为我们展示了“职业假笑”,或许我们会感到被敷衍了,于是我们把他拍下来,放到网上,加以嘲讽。但我们想过没有,这位收费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微笑着,不管他内心有多少真诚,都早已被岁月耗光了。这时候,他还能留给你一个笑容,而不是一张冷漠脸,已经很难得了。最后我想说,“职业假笑”也是一种劳动,请尊重人家的劳动。(新文化报 牛角)
不要只看到“假笑”
还要看到背后的辛苦
来源:钱江晚报、南方网、新文化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