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丝”作为今年第5号台风,7月21日夜间消亡在日本海海域。
自7月16日14时于菲律宾以东部洋面生成,到最后的消亡,云系庞大的“丹娜丝”用5天半时间,跨越了从北纬16度到北纬40度的漫漫长途,在离热带地区越来越远的北方,变成温带气旋后,不再好意思被冠以“台风”的称谓了。
虽然丹娜丝自始至终对海南岛陆地及近海无明显影响 ,但她还是跟海南扯上了关系:与南海热带辐合带、西南暖湿气流“结婚”,生了个南海“崽”——热带低压,将其送至台湾登陆,才发力北上。
下面
我们对“丹娜丝”的“一生”进行回顾
7月11日
米克罗尼西亚附近热带云团逐步西移,或生成台风。
7月14日
到了菲律宾帕劳地区北部海域,生成台风胚胎。
7月15日上午
日本气象台JMA正式发出烈风警报,把98W升级为TD等级,也就是热带低压级。
7月16日14时
加强为今年第5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DANAS,名字来源:菲律宾,名称意义:经历)于菲律宾以东部洋面生成,14时其中心位于台湾岛鹅銮鼻东南方向约7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
7月16日17时
“丹娜丝”(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位于台湾岛鹅銮鼻东偏南方大约4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4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300公里。
7月16日17时
南海热带低压中心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偏南方91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7级(1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5百帕。
至此,“丹娜丝”已经走出了之前的横着的“一字”路径。
7月16日夜间
上半夜,“丹娜丝”在转向过程中,它的高层环流中心悄然绕过吕宋岛北部在南海上空发展起来。此后“丹娜丝”向北而行。
17日凌晨,在“丹娜丝”东侧,一个新的热带扰动90W也逐渐形成。
7月17日17时
“丹娜丝”西侧对流云团在南海中部偏东海域发展为热带低压(中心位于北纬17.6度、东经118.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15米/秒),也就是“丹娜丝”南海上空的副中心逐渐脱离“丹娜丝”环流,彻底“独立”出来,强度不断增强。南海热带低压“自立门户”开始独立发展后,截断了一大部分原本输送到“丹娜丝”的西南季风水汽。
“丹娜丝”原来的中心附近环流“吞并”了台湾东南的热带扰动90W(或者说没有让90W脱离出去),继续发展。
7月18日午后
“丹娜丝”来了一波急加速,快步进入我国东海东南部海域。到了傍晚17点,“丹娜丝”的中心在舟山市东南方向大概440公里处。
7月19日6时前后
热带低压的中心在台湾岛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15米/秒),登陆后强度持续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8时对其停止编报。
7月20日17时
“丹娜丝”盘旋在韩国光州广域市西部海域,离东北方向的忠清南道约111公里,坐标为35.3N,125.8E,中心最低气压991百帕,中心最大风速减弱至16米/秒,风力7级,热带低压等级。
7月21日23时
中央气象台宣布,“丹娜丝”其残余走向日本海,且变为温带气旋,标志着正式撤编。
【温馨提示】
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拨打110、12345或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值班电话0898-65333006
原标题:这个台风生了个南海“崽”,却没在南海留下中心足迹
责任编辑:许海若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