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 | 橡胶研究专家郑学勤:年届九旬仍在攻关

  橡胶研究专家、热带作物学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郑学勤:

  年届九旬仍在攻关 毕生心血奉献科研

  ■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通讯员 林红生 实习生 林博新 李婷

  同往常一样,7月23日上午9时许,已经91岁高龄的郑学勤便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郑学勤的办公室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一楼右侧,一张办公桌、一张电脑桌、一架书柜,堆满了与橡胶、热带作物相关的书籍资料以及荣誉证书。

  身为我国著名的天然橡胶研究专家、热带作物科学家,郑学勤1952年便来到海南参与创建“华南热作两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从事橡胶和热作遗传育种科教工作,见证和推动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郑学勤

  在科学研究的这条路上走了67年,虽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但郑学勤还是选择继续回到科研一线,投入到辣木(一种植物)的研究中去。“现在只要我感觉身体还不错,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到澄迈去,到辣木地里看一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郑学勤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

  研究辣木的培育、种植和加工,是近6年来郑学勤的新课题和新方向。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特异植物资源课题组成员刘兴地说,郑教授总能敏锐地找到很多科研方向,一手带出了很多创新的研究领域和课题。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郑学勤开始在生物技术这一领域进行研究,通过对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他带领团队向世人展示了海南热带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成果,引起大家对热作资源和技术的广泛关注。

  不过,郑学勤早期能在科研领域“开疆拓土”,是因为橡胶。1952年,郑学勤只有23岁,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的他满腔热血,积极响应国家“创建属于自己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号召,参与到海南垦荒植胶大行动中。

  “做好橡胶树育种研究工作,是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必须要完成。”郑学勤回忆说,当年,为了在儋州垦荒种胶,他和专家们一起无数次深入胶林,靠一顶帐篷、一块油布、一把雨伞、一袋干粮度过了勘察橡胶宜林地和选良育种的艰苦岁月。

  就这样,在郑学勤及团队的努力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选育出7个抗风、抗寒、高产的优良橡胶品种,使得我国橡胶年产量成倍提高。到2004年,我国已从一个无胶国跃升为世界第五大天然橡胶生产国。

  科研成果的背后凝聚着橡胶专家集体的智慧和汗水。为丰富我国橡胶种质资源库,上世纪90年代,郑学勤还和同事一起,前往巴西亚马逊河上游开展调查采集工作,在长达2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历尽艰辛,两次险些送命,最终带回6000个野生橡胶种质资源。

  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郑学勤还带领团队攻克中国橡胶、热带作物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我国热带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凭着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一段又一段拼搏奋发的岁月,郑学勤摘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诸多奖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

  “做研究就是要做国家发展需要的研究,要创新。”直到今天,郑学勤每天坚持读报、看新闻,了解国家发展的需要。他说做科研一定要有科学态度,要学会多角度、多学科地看待问题,否则就很难突破最关键的技术。

  这些年来,只要身体允许,郑学勤乐于参加一些科技领域的社会活动。他坚持手写讲话稿,同年轻一代讲讲老一辈的科研故事,鼓励更多人从国家发展需要、海南发展需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喜欢探索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自己保持在思考状态。”郑学勤说。

  (本报海口7月24日讯)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